《談古說今》古代的舉報制度

馮鐵金 |2007.07.31
429觀看次
字級

現在人會到法院「按鈴」申訴、檢舉,古代也有類似的設施:

設置「誹謗木」 相傳這是中國最早的舉報形式之一。

據《史記.孝文記》追記,遠在五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就立「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政有缺失,民得書於木。」

「誹謗」的原義是指議論是非、指責過失,類似現在的提意見等。

《梁書》卷二載:老百姓給官府提意見,可以「投謗木函」。這種用木頭做的匣子,類似今天的意見箱、舉報箱。

設置「肺石」 設立在朝廷門外的石頭。民有不平事,得擊石舉報申訴。石頭為赤色形如肺,故名。

該制起源於西周時代,專門記載周朝典章制度的《周禮》一書說,朝廷將設立「肺石」的初衷告知百姓,凡遠近孤苦伶仃和老幼之人有什麼需要向朝廷稟報的,本人可立於「肺石」旁擊之。最多三天,主管官吏就會聽其申訴,如情況屬實,將告知上官對下官治罪。這種石頭,一直流傳到唐宋時代。

設置「缿筩」 缿筩(讀音如「系統」)是中國最早類似於今日舉報箱,出現於西漢時代。

《漢書》載:「又教吏作缿筩,及得投書。」唐代顏師古在為《漢書》作注時,引用了前人關於「缿筩」是什麼器具的話,說明「缿」如瓶,可受投書,「筩」是竹;筩,是官府受密事用的。缿筩就是一種接受信件的器具,好像儲錢罐,上面有個小孔,可入不可出。

設置「銅匭」 銅匭是唐代武則天於垂拱二年設置的。據宋代王儻輯錄唐人遺聞、逸事、言詞的《唐語林》記載,銅匭又叫匭函,是一個叫魚保宗的人上書建議設置的,武則天悅而從之。銅匭是一個方形銅匣,東南西北置門,可進不可出,各依一色,共為一室。

東面名曰延恩匭,青色,喻仁義,有賦頌及希望得到官爵的信件投此門。南面名曰招諫匭,丹色,喻忠信,有言時政得失及直言諫諍的信件投此門。西面名曰申冤匭,白色,喻公平,鳴冤叫屈的信件投此門。北面名曰通玄匭,黑色,喻聰智,有玄象災變及軍謀秘第的信件投此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