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地下找新空間 |2019.09.08 語音朗讀 23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建於填海土地的濱海灣花園,讓新加坡由「花園城市」變為「花園中的城市」。圖/法新社 新加坡打算把各種公共設施蓋在地下。圖/法新社 輸送冷卻水管線系統地下建設,節省能源。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地小人稠的新加坡,一直面臨土地匱乏問題,即便曾藉填海造陸向外擴地及興建高樓向上發展,仍面臨人口增加、土地不夠用的困境,因此該國都市規畫人員正把目光轉往地下,尋求新的都市成長空間。 法新社報導,星國快速成長,最近數十年小心控管,避免像其他快速發展的亞洲大都市,面臨人口擁擠或交通混亂等問題。 然而,面積僅美國洛杉磯一半的新加坡,五百六十萬人口預計在未來幾年持續穩定成長,當局正考慮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街道的地下空間。 新加坡已建有一條地下高速公路和非常先進的空調系統,現在希望在地下建造更多設施,以便優化地上的土地使用。 顧問公司佛勞斯特與蘇利文(Frost & Sullivan)駐新加坡的公部門專家考爾(Abhineet Kaul)表示:「我們需要考慮將重要基礎設施放到地下的選項。我們在工業、商業、住宅和綠地空間的需求增加。」 芬蘭、加拿大 也都有地下城市 今年三月公布的發展計畫草案顯示,當局希望將公共設施、運輸和儲藏及工業設施蓋在地下,以騰出地面土地。 制定發展計畫的市區重建局指出,將用三維空間技術製作地下地圖,最初以三處地方試點。 新加坡不是最新一個嘗試利用地下空間的城市,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建有隧道容納停車場、購物中心甚至是游泳池。加拿大蒙特婁有所謂的「地下城市」,一個連結關鍵地區的隧道網路。 根據南韓三星委託撰寫世界五十年後樣貌的報告,專家預測「摩地大樓」的外觀,像是一個倒置的摩天大樓,往下鑽來建更多樓層,試圖在過度擁擠的城市中節省空間。 星國拓展國土的主要是填海造陸,國土面積因此增加七百二十平方公里,相當於該國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大多數是自一九六五年獨立以來增加的。 填海造陸變更貴、買不到砂石 然而,隨著填海造陸進入更深水域,開發費用也變得更昂貴,且過去賣砂石給星國的國家,也因環境問題停止出口。 環境組織說,濫採砂石會侵蝕海灘和河岸,影響野生生態和移除天然的洪水屏障,且疏浚海床會破壞生態系統。將設施移往地下好處,不只是節省空間,還包括減少空調系統使用,可以節省星國熱帶氣候下使用的能源。儘管如此,星國地下建設也帶來挑戰,在早已都市化環境的地下進行建設並不容易,而新計畫又將同現有地下建設競爭。 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教授朱健(Chu Jian)表示:「地下建築通常包含岩石爆破,如果在市區,根本沒辦法這麼做。」 迄今為止,星國最雄心勃勃的地下計畫是輸送冷卻水管線系統。新加坡能源公司轄下的新加坡地區冷卻集團總工程師、計畫負責人傅言廣(Foo Yang Kwang)表示,使用集中式系統,而非仰賴自己空調系統的建築將減少耗能約百分之四十。減少的能源消耗會使建築物每年減少三萬四千五百噸的碳排量,相當於減少一萬輛汽車的用量。 星國目前其他地下設施,包括東南亞最長的地下高速公路,全長估計十二公里,還有地鐵列車、彈藥庫及海床下用於儲存原油的岩洞。 根據朱健說法,身為星國最好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的南洋理工大學,正考慮在地下建立實驗室甚至教室。但他說,將設施移至地下只是處理城市國家成長的方式之一,「這是下一個尚待開發區域,不是最終開發區域。我有信心我們可以想出其他方法創造新空間」。 前一篇文章 【台灣學者首度發現】 暴露高空汙CO、NO2 黃斑部病變增加 下一篇文章 瑞典凱布訥 悲劇了 山頂冰融 流失第一高峰頭銜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雲梯2025.07.0107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8【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詩】覺有情2025.07.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輕颱丹娜絲今明風雨最大 6縣市今停班課 住星際旅館 神遊外太空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