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院的大劇院五樓兩側設有「包廂」,改成「遲到觀眾席位專區」。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本報台中訊】看表演遲到,最讓準時的觀眾困擾。台中國家歌劇院今年七月起,領先全國表藝場館在大劇院首推「遲到包廂」,設於五樓兩側,遲到者上半場先到包廂觀賞,下半場才可入席原座位。
台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說,目前台灣各表藝場館和藝文團體面對遲到的觀眾都有默契,各場演出都有一個「遲進點」,讓遲到觀眾在表演換場、某一段落結束時進場入座,在「遲進點」之前只能先在劇場外看螢幕轉播。
「守時」是劇場禮儀,邱瑗說,「遲進點」雖然選在換場時,但帶位人員的手電筒光線、遲進觀眾的腳步聲仍會引起抱怨,和副總監們一起討論後決定,今年七月起大劇院取消「遲進點」,五樓兩側獨立包廂,改為「遲到觀眾席位專區」,節目開演後遲到的觀眾,皆由服務人員引導至五樓包廂觀賞演出。
大劇院五樓兩側的包廂席次約四十席,歌劇院說,若遲到觀眾超過包廂可容納人數,依然引導至大劇院二樓前廳觀看轉播,降低對演出、場內觀眾的影響。
歌劇院表示,這項規定七月六日在官網、臉書粉絲專頁公告後,收到正面廣大回響,觀眾紛紛肯定「有新意」、「是創舉」、「體貼準時觀眾、遲到觀眾也能入場觀賞」。
台中國家歌劇院二○一六開館至今年八月,累積來館人次突破五百萬人。二○一七年大、中、小劇院三個場地有三百零七場演出,其中二百九十一場均有觀眾遲到,占九成五。二○一八年三個場地有四百零七場演出,大劇院平均遲到人次四十五人,占百分之二點二、中劇院平均遲到十九人次,占百分之二點四、二百席的小劇場平均遲到七人次,占百分之三點五。
邱瑗指出,從二○一八至二○一九年觀眾填寫的問卷意見回饋中,反映「開放遲到觀眾入場影響觀賞品質」排名第二,占所有意見回饋百分之十五,顯示「準時」的劇場禮儀重要性。
大提琴家張正傑曾分享遇過遲到觀眾的經驗,座位在前排,穿著高跟鞋「叩、叩、叩」進場,影響他演出及準時觀眾,但他仍以幽默化解尷尬,「剛剛那一首曲子你沒聽到,我拉五秒、十秒給你聽」,讓全場哈哈大笑,氣氛也不那麼尷尬,間接提醒觀眾「準時」的劇場禮儀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