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署立新竹醫院胸腔科主任柯政昌因小兒麻痺導致腳殘,六歲才學會走路。家貧的他,當年一家六口擠在幾張榻榻米上睡覺,連書桌都沒有。他求學過程坎坷,到市場跟母親賣菜籌學費,但柯政昌很爭氣,雖因腳殘飽受同學嘲笑,但他沒讓母親失望,自小到大都是第一名,奮發向上的故事情節像是「汪洋中的一條船」翻版!
柯政昌出生時相當健康活潑,民國五十多年時,台灣流行小兒麻痺,他不幸被感染,高燒多日不退,雖然保住了左腳,但右腳卻逐漸無力萎縮,成為小兒麻痺患者。
雙腳高低落差大無法順利行走,柯政昌小時候去那都用爬的,到六歲才會走路,同村莊的孩子總圍在他旁邊笑他,向他丟石頭和泥巴,柯政昌淚汪汪問父母「為什麼大家都不跟我玩?」母親只能心疼的抱著他哭。
到了上學的年紀,父母告訴他:「你身體不好,不能做粗重的工作,如果書念不好,就沒出頭的機會了!」他知道,讀書是扭轉命運的唯一機會。家中窮到沒書桌、沒檯燈,柯政昌就蹲在廚房裡,就著昏黃的燈泡念書。每天早上上學前,還要到市場幫媽媽賣菜,放學了要趕回家煮飯、洗衣,讀書時間有限,他珍惜可以讀書的每一刻。
升學要買參考書,新的一本要五十元,為了省錢,柯政昌遍尋舊書攤,買一本二元的參考書練習。不像其他同學有錢補習,但柯政昌國小、國中畢業時都是全校第一名,並得到模範生殊榮,順利考進高雄一中、中山醫學院醫學系,去年並取得清大生命科學院博士學位。
「上天讓我活下來,是要我好好利用我的生命,做有意義的事。」好不容易苦盡甘來,穿著白袍的柯政昌說出他這些年來苦學認真的動力來源。「從前人家笑我跛腳、不會走路,現在我做的事、走的地方,卻比其他人多很多。生命的種種苦難,讓我的人生活得更用力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