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二○二六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老人,醫藥技術進步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國人長照需求增加,但長照險銷售卻節節敗退。保險局祭出三誘因,希望提升長照險銷售。
據保險局統計,目前長照險投保率約只有百分之二點七二,二○一七年初年度保費有十五點八五億元,但到今年上半年初年度保費卻降到九點九億元,兩年降幅達六成。截至今年上半年底長照險被保險人約六十九萬人,其中以女性居多,女性被保險人占百分之五十四。
保險局官員說,長照險保障範圍不只失能,還有包括老化失智風險,類長照險保單未必有理賠。政策上鼓勵保險業者多銷售高齡化商品,跟推出創新的長照險,相信可逐步帶動長照險的銷售。
保險局為引導保險業者多銷售高齡化商品,近兩年接連推出三大誘因。去年六月底宣布保險公司賣愈多高齡化商品就有利於提高國外投資額度,保險公司銷售長照險、小額終老保險、實物給付型保險等,在計算保險公司權數時就不會打折,保險公司權數符合保險局所定的標準,就可以適度提高國外投資額度,或是可提高販售外幣保單額度。
本月保險局再推第二誘因,放寬保險業投資長照產業的不動產與銀髮宅最低收益率。目前現行保險業投資不動產投報率須為二年期郵政定期儲金小額存款機動利率上加五碼,以目前來說是百分之二點三四五,但投資長照不動產不需加五碼,目前投報率只要百分之一點零九五,鼓勵保險業多開發實物給付型長照商品。
接下來保險局正研議規範保障型及高齡化保險商品占初年度保費需達六成,達標業者給予核准制商品得採備查制辦理的獎勵,但未達標業者會有保險安定基金的計提等處罰。保險局說,相關規定預計今年底前發布,先給予業者商品調整緩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