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越天山 揮灑熱血 文/記者丁建剛、符曉波、劉兵 |2019.08.17 語音朗讀 263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八一中學,山東省棗莊學院支教大學生李芊慧為學生上課。 圖/新華社 村民牙生.尼亞孜(左)和家人在西域香 飄打饢農民專業合作社裡打饢。 圖/新華社 上海援疆醫生張俊文(右)和當地醫生阿迪力江為患者做手術。 圖/新華社 新疆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二十里店村民 查看百香果長勢。圖/新華社深圳援疆修建的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一處安置小區。圖/新華社新疆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二十里店村村民在福建省下黨村體 驗採茶,並向茶葉合作社負責人(右)請教合作社管理經驗。新疆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二十里店村村民在福建省下黨村體 驗採茶,並向茶葉合作社負責人(右)請教合作社管理經驗。 圖/新華社在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伊什庫力鄉,莎車和譜農業 發展公司技術人員向當地農民講解蔬菜種植技巧。圖/新華社由廣東援建的新疆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鄉的「農牧林果水居」組合式精準扶貧項目。圖/新華社 文/記者丁建剛、符曉波、劉兵 時至今日,發生在大陸西北角的巨變尚鮮有人知,但當地居民正在品嘗前所未有的滋味:偏居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和田農民,常常掛在嘴邊的是北京、天津,田間地頭,屋裡屋外,兩個大都市的元素隨處可見;世代耕作在塔里木盆地的農民,隨著一個個企業落戶綠洲,變身產業工人,走上工業流水線,不再靠天吃飯; 天山腳下從未出過遠門的牧民,一下有了江蘇、福建的「遠房親戚」,不僅跨越幾千公里「串了門」,還捎回了先進技術和經驗。 不久前,從喀什回到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超聲科主治醫師狄娜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看《流浪地球》。當鏡頭跳出「喀什站已修復」的字幕時,身旁八歲的大兒子喊道「媽媽,你的喀什」,她的心為之一動。 二○一八年三月十四日,作為廣東省第三批援疆醫療隊專家之一,狄娜啟程奔赴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擔任超聲醫學門診部副主任,開啟為期一年的援疆行。出發前,她給一歲二個月的孩子斷了奶。 初到喀什的她才切身體會到當地醫療水平和廣州差距之大:技術落後、人才缺乏、能收治病人非常有限……援疆醫生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幫助當地醫務工作者提高醫療水平,把先進技術和理念帶到受援地。她說:「在當地一天,就要盡一天的努力。」 把家安在沙漠腹地 二○一一年,時任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萬朝林作為中組部選派的第七批援疆幹部來到新疆。臨行前,他的導師、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范金民說:「我支持你去,沒有邊疆的穩定和發展,就沒有我們東部沿海的發展和歌舞昇平。」 援疆工作期間,萬朝林先後主持籌建「兵團屯墾戍邊研究中心」、「清代新疆研究中心」、「清代新疆滿文檔案翻譯與整理」等研究項目,填補了西北地區此類課題研究空白,帶動了新疆高校學科建設。二○一七年,萬朝林放棄回南京大學,正式調任塔里木大學任校長助理,選擇把家安在沙漠腹地。 一批又一批援疆幹部人才,在萬里邊疆揮灑汗水,留下精采的奮鬥者畫卷。河南援疆幹部劉志懷,連續三次援疆,用九年時間建成疆內一流的「數字化校園」,並建成哈密第一個產業研究院;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幹部席世明,入疆五百八十一天,足跡遍布于田縣一百多個村莊,傾力於為當地招商,解決群眾穩定就業,直至生命終結。 十年間,新一輪對口援疆累計投入資金近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選派幹部人才一萬七千五百人次,柔性引進人才約七萬人次。 改善民生最為優先 如今,走進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邊緣的疏附縣吾庫薩克鎮七村,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砂土路早已被柏油路取代。除了柏油路,近年來在廣東援建支持下,村裡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便民超市配套齊全,村民家家戶戶住進安居房,家中水、電、暖、氣、廁一應俱全。 「現在的房子抗震又防水,冬天有天然氣,上廁所都不用出門。」吾庫薩克鎮七村村民阿布都熱西提.麥麥提一臉微笑。 事實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向是最為優先的,各援疆省市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援疆資金用於民生建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援疆資金安排使用到縣(市)及以下的基層。而除了建設一批批安全飲水、醫療衛生等公共設施項目,柏油路、學校、文化活動中心等,更是成為新疆天山南北農牧區村莊的標準配備。 像是南疆四地州是深度貧困地區,尤其長期醫療資源匱乏,為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在援疆省市先進醫療設備和優秀醫療人才支持下,南疆「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的構想基本實現。 從二○一六年開始,江蘇探索實施「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從省屬三甲醫院選派多批醫療骨幹組團援助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簡稱「克州」)人民醫院,提升了醫院醫療救治水平。 家住克州阿圖什市的凱麗.比努爾是江蘇組團醫療援疆實施「潤心計畫」的第一百二十一位受益者。不久前,她因重病被送往當地醫院時,多臟器功能出現衰竭。危急時刻,江蘇省對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揮部緊急調集江蘇與克州當地九家醫院的四十多位專家,把她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 除此之外,廣東省通過建立醫學影像診斷大數據中心,也以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廣東三甲醫院與喀什地區醫療隊伍協同會診,搭建了一條連接喀什地區各縣各鄉醫院的信息「高速公路」。 援疆 暖心小故事 二○一○年春天,中國大陸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就此啟動,大陸中央部委及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十九個省市「牽手」西北角。二○一四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進一步明確,把對口援疆作為長期戰略,把有利於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對口援疆的根本目標。 然而,在援助新疆的過程中,暖心的小故事不斷發生。 「我有一個湖南好爸爸。因為他,我重新感受到父愛,他的博愛之心,給我心靈留下了溫暖的印記。」這是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一中學生祖白旦.依買爾的心聲。 她所說的「湖南好爸爸」就是湖南援疆幹部、鄯善縣委副書記尹立鑫。二○一四年五月,「父女」倆在援疆幹部捐資助學活動上第一次見面。當尹立鑫知道祖白旦.依買爾的母親獨自扶養兩個孩子、沒有固定收入來源,他自掏腰包,時常為祖白旦.依買爾家送去米、麵、油、煤,幫助她的媽媽找工作。此後每逢重大節日,他還送去慰問金。每次來探親,他都會要求太太從湖南老家買新衣服帶給孩子們。持續五年的愛心資助,祖白旦.依買爾一家在經濟上已能自立。 兩地村民結成親戚 新一輪對口援疆啟動後,援疆幹部通過參加「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駐村活動,與貧困戶結對子,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不斷派出支教團、文化團、醫療隊、農科隊等幫扶隊伍;組織受援地幹部、醫生、教師、學生赴內地培訓、參觀等形式,與受援地各族群眾在走近彼此的過程中,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密切,感情日益深厚。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僅是新疆區域內的事情,還要統籌推動新疆與其他省市各民族群眾之間的交流,互相走動,互相學習。」隨著對口援疆工作深入開展,這一觀點已成為眾多援疆幹部共識。 地處西北內陸的新疆和東南沿海的福建相隔千里之遙,卻很少有人了解,在對口援疆機緣下,兩地村莊和村民竟能結成「親戚」。 例如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二十里店村作為福建援疆重點打造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示範村,與紅色旅遊「打卡地」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簽訂了黨支部結對共建的合作協議書。 今年六月,二十里店村黨支部書記艾爾肯.尼亞孜率領村民代表專程赴下黨村結親結對,學習村級黨建建設經驗、美麗鄉村建設經驗。艾爾肯·尼亞孜說:「以前二十里店村是坐井觀天的二十里店,和下黨村結對後,看到了人家是怎麼致富的,打通了村民心路,致富方向更明確,信心更足了。」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他們正為脫貧而拚 下一篇文章 白天鵝 飛出黑土地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