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廟屋簷藝術家 用剪黏說故事

羅智華 |2019.08.15
8000觀看次
字級
力求完美的葉明吉,努力為傳統剪黏開創出新格局。別出心裁,設計出全台首見的「剪黏涼傘」。 圖╱記者羅智華
力求完美的葉明吉,努力為傳統剪黏開創出新格局。別出心裁,設計出全台首見的「剪黏涼傘」。(圖) 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豔陽高照的八月天,台南葉氏剪黏第三代傳人葉明吉,頂著炎熱高溫站在廟宇屋簷上,小心翼翼地鑲嵌一片片精緻剪黏,在他精心創作下,無論是威風凜凜的神將人物,還是祥龍、鳳凰等祥獸,都活靈活現、令人驚豔。多年來,葉明吉努力傳承台灣剪黏技藝與文化,更發揮巧思首創全立體作品〈朝天龍〉,祥龍姿態活靈活現,為傳統剪粘挹注創新能量。

台灣寺院廟宇眾多,為彰顯多樣化的宗教建築之美,不少宮廟都會特別請來藝師量身設計,讓有立體馬賽克之稱的「剪黏」,成為廟宇裝飾藝術一環,廟宇建築更具特色,這群巧奪天工的傳統藝師,擁有「屋簷上藝術家」美名。

多元獨特

廟宇獨樹一格

傳承近百年歷史的台南葉氏剪黏,更可說是發揚台灣剪黏藝術的重要推手,從葉明吉的爺爺葉鬃到父親葉進祿,祖孫三人的技藝傳承下,保留傳統剪黏技法,作品更遍布赤崁樓、北極殿等眾多宮廟,在傳統建築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何謂剪黏?剪黏技藝又稱之為「剪花」,是一種鑲嵌在宮廟、古蹟等建築物上的裝置藝術,創作主題大多以民間的忠孝節義、神話故事、祥龍瑞鳳、花卉圖騰等樣式為主,由於設計多元又獨特,也讓富有變化的剪黏創作,增添廟宇獨樹一格的裝飾之美。

涵蓋專業知識

繁複技法

葉明吉表示,剪黏創作主要是利用瓷碗片修剪成設計的形狀,再嵌黏在屋簷等建築上,當中不只涵蓋結構力學、土木技法等專業知識,更包含彩繪、雕塑等繁複技法,可謂是慢工出細活的傳統工藝。

然而,藉由一雙巧手打造出剪黏千姿百態、技藝備受肯定的葉明吉,不是一開始就接下父親手中的棒子,而是半路出家的剪黏藝術家。說起這段人生轉折,他有感而發表示,自己原本是在營造業擔任主管的白領上班族,三十四歲那年,在父親期盼下辭掉工作回來接棒。萬事起頭難,要在短短幾年內學會剪黏技法與「眉角」,談何容易,只能埋頭苦學、從基本功學起。

「如果沒有那幾年的磨練與累積,就不會成就現在的技藝。」葉明吉回憶那段當學徒的苦日子,那時要從小工做起,學習如何用畫筆繪製設計圖稿,創作出具有風格的剪黏、拿捏好神將等人物的比例與神韻。為此,他曾經在收工後,窩在工地裡就著昏黃燈光畫圖畫到三更半夜,連覺都無法好好睡, 為的就是勾勒出完美的設計圖稿,最終憑藉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加上後天努力,腳踏實地一步步磨出好功夫。

保存傳統技藝

甘之如飴

除了傳承上一輩的良好技藝,力求完美的葉明吉,更努力為傳統剪黏開創出新格局。為讓剪黏更立體有型,他將創意與創新融入剪黏技法中,不只首開先例創作出全立體作品〈朝天龍〉,讓炯炯有神的祥龍姿態不矯揉造作、自然呈現出立體感。他正在創作的台南沙淘宮,別出心裁設計出全台首見的「剪黏涼傘」,將人物的衣襟與皺褶,都嵌黏得天衣無縫、維妙維肖。

談起對剪黏藝術的使命感,葉明吉說,雖然每天要頂著烈日站在屋簷上創作相當辛苦,但只要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夠為保存傳統技藝與宗教建築文化貢獻一分心力,即使再苦也甘之如飴,未來他會持續創作下去,讓更多人看見剪黏藝術的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