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課綱的種子講師,我常問學員:「你覺得什麼是新課綱?」其實如果沒有仔細翻閱總綱的定義,很難得到一個完整的答案。我蒐集了現場教師各式各樣的敘述:「我的教學,著重在啟發,讓學生多一點思考、討論,不要給孩子標準答案。」
有老師說:「未來的社會日新月異,捉摸不定,我希望我的孩子現在所學的知識,能夠轉化成能力,並且在畢業之後,能和時代接軌。」
「我希望孩子慢慢養成閱讀的能力,以前的考題,也許文字敘述單一,而且文字量輕薄短小,但我認為,未來的考題會變得很冗長,幾乎就是閱讀理解題型了。」
「以前我教學的時候,常常是講述式的,但我現在希望多讓孩子合作、討論、重手實作。」
「以前的教學,常常脫離情境,但現在我希望可以讓課本的內容,和生活結合,孩子才知道學習的目的。」
「以前常常指定孩子要讀、要寫什麼,但現在我讓我的學生能自動自發學習,鼓勵自主行動,達到標準的就給獎勵。」
我在研習現場向他們回應:「沒錯,你們已經在落實新課綱的精神了;把你們所說的、所做的,綜合起來,就是紮紮實實的新課綱了!雖然你們沒有很明確地說出課綱、素養的定義,但我相信你們是最專業的實踐者!對於九月開學,何懼之有?既然教育首重於實踐,那理論政策怎麼改,你們也不怕啦!」
倒是,我害怕的是,是否每個老師都接受了課綱研習了呢?我們的評量方式準備改變了嗎?每一間學校的師資都到位了嗎?高中的選修課程,教師到位了嗎?三年後的高中、大學考試,也都能符合素養的命題精神嗎?
有人說,新課綱換湯不換藥,這樣的論點,當然見仁見智,各自表述;然而,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倘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依舊流於傳統,那麼,就算訂出了多麼與時俱進的課程架構,也很難培養出有前瞻性的學生呀!倉促上路之際,我們也只能祈求,教育之路,平安順利。
林彥佑(高雄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