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寄養兒看診 醫每月驅車百公里

 |2019.08.08
1577觀看次
字級
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劉欣明陪伴寄養孩童成長,透過玩遊戲、聊天等方式,突破孩童心防。圖/郭政芬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每月有個特別門診,讓三十多位寄養父母帶孩童來就醫。長期追蹤他們狀況、熱心的小兒科醫師劉欣明,從二○一四年起陪伴上百位孩童成長,到如今雖已調至台北工作,仍每月驅車近百公里到新竹看診;他用愛心陪伴寄養孩童成長,獲得家扶二○一九年兒童保護楷模獎。

門診時,孩童在診間開心大笑,直呼「劉叔叔」,劉欣明也將孩童抱起來,和他們玩遊戲,從中觀察孩童的反應、語言狀況。

這一步走得不容易,多數孩童面對陌生人總是害怕或不講話,透過每個月的會面,劉欣明與孩童逐步建立信任關係,傾聽孩子的心聲。

多年前,台大新竹分院設立寄養兒童專門診,原先由小兒科醫師們輪值,劉欣明主動爭取「孩童真的很可愛,可以每個月都排我輪班」,希望長期固定陪伴寄養孩童。

「長期協助才有機會了解孩童!」如今劉欣明雖調到台北的台大醫院服務,仍堅持每個月從台北驅車到新竹,為的是持續關心這群寄養孩童。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對兄弟就醫前就有頭部撕裂傷,門診時小兄弟全身緊繃、處於防禦狀態,在寄養父母的關懷下,加上他抓緊每次就診時間與孩童互動,一年多後孩童才願意跟他聊天,讓他很感動,決定要長期陪伴孩童成長。

劉欣明說,寄養父母花很多時間照顧孩子,常憂心「孩子很難表達意思,是否不會講話?」「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他會逐一和寄養父母親溝通,並提早安排語言遲緩等綜合評估,發現孩童問題。

部分寄養孩童有遲緩狀況,新竹家扶中心社工督導顏伶燕表示,零到六歲幼童有潛在風險,每個月得就醫健檢,以往寄養家庭個別帶到小兒科就診,社工較難全程跟著,且掛號排隊等很久。在台大新竹分院的協助下,透過專設門診,寄養家庭不用等太久時間就醫,幾位社工都能全程陪伴,從中了解狀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