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與歐陸今年出現有史以來最炎熱夏季,冰天雪地的北極圈內已發生超過上百起野火。北極圈內野火延燒至少產生一億噸二氧化碳,約等於比利時全國前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俄國西伯利亞的伊爾庫次克等大城都發生大規模野火,野火引發煙塵,使西伯利亞最大城新西伯利亞空品惡化。美國阿拉斯加州亦有兩百零六萬英畝土地遭野火侵襲,產生煙霧從太空中都可見到。
近來北方高壓籠罩西歐上空,導致西歐各國出現攝氏四十度以上高溫。引發森林大火、空氣品質惡化,使許多地區鐵軌因熱膨脹彎曲火車被迫減班,因持續高熱天候造成人類與牲畜暴斃死亡與農作物減產,損失難以估計。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助長溫室效應加速地球暖化,若地球年均溫再上升攝氏兩度,恐對地球生態與人類生活導致災難。人類漫無節制消耗石化燃料、濫伐森林植被等破壞活動,難辭其咎,若各國政府不肯合作摒棄成見,採取行動減緩升溫趨勢,後果不堪設想。
台灣地狹人稠、生態體系脆弱、環境負荷沉重,亦無法自外於全球性氣候變遷。台灣年均溫上升幅度,是全球平均值一點四倍,原是古代湖底的台北都會區升溫幅度,更高達一點七倍,台灣海平面上升速度更是全球平均值兩倍。
溫室效應影響民眾日常生活及於其他層面。以往鄉間常見的龍眼、荔枝、葡萄等水果產量逐漸減少,中南部近年來竟也開始栽種過去印象中只有東南亞才見得到的榴槤、紅毛丹、山竹等熱帶水果。
政府決策大方向或具體措施影響,及於升斗小民生活,乃至身家性命財產。政府放任到近乎不受節制的私人運具數量成長速度如脫韁之馬,加上今政府非核家園能源政策,以石化燃料為能源供應主軸,比例高達八成,不僅助長空汙,也將導致溫室效應更顯著,地表增溫與空汙猖獗威脅國民健康,恐使台灣愈來愈不適於人居,僅以交通部今年六月份統計數據為例,縱使台灣人口成長陷入停滯,但台灣私人運具數量卻有增無減,以六都為例,除台北市外,其餘各市登記的私人運具數量都呈現增加,台中、台南與高雄等三市都是車比人多,公共運輸市占率低,平均不到一成。
人為因素扭曲氣候自然變化規律愈嚴重,大自然反撲也會愈猛烈,氣候變遷已導致台灣各地雨量分布呈旱澇兩極化趨勢。執政者不僅宜改變能源和交通政策,降低依賴石化燃料比重,國土區畫開發、能源、公衛、農業與交通政策都必須改弦易轍。否則雙北都會區或高雄市未來難保不會出現如好萊塢電影「明天過後」或「水世界」描述的陸沉奇景。拿出具體對策,減緩年均溫與海平面上升趨勢不能再拖。
吳正甫(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