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會碰到許多需要幫助的人,社會對人們的教導是「要慈悲」。但是,社會普遍的並沒有仔細說明慈悲是什麼,以致於許多時候慈悲被運用在錯誤的地方,而產生其他的結果。
慈悲是我們理解他人的傷痛,他人的難處,但同時也理解,他人的生命有他應該做的功課。我們給予協助與祝福,並且不過多的去涉入他人功課,並且不帶任何的念想,就只是帶著一份單純的愛,去給予、去付出。
若是因為過多的涉入,而將對方的功課拿走了,不僅阻礙對方學習進展,也會連帶的影響到自己此生應做的功課。
這就好像一個國小的孩子在練習寫字,寫得非常慢。你可以鼓勵他繼續寫,但是不要將他的寫字本拿過來自己幫他寫。如果他沒有親自經歷那一筆一畫的練習,他將無法掌握什麼是寫字的精髓,如何拿筆、如何控制力道。再者,將他的寫字本拿過來自己寫,也會耽誤了原本你應該做的事情。
每個人都要自己進行學習的功課。當我們看見他人正在經歷自己的功課,誠心的祝福,適時的協助,但不過多的涉入。
很多時候,慈悲是關乎內心的感受,但是慈悲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是否正念、是否給予適當的協助。
Mania(高雄市╲自由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