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證精神 在記憶與真相之間

文╱隱地 |2019.08.04
2717觀看次
字級
記憶不可靠,當自己的記憶跟別人的有出入時,最好的方式就是求證。圖/資料照片
拙作「年代五書」出版後,陸續接到各地讀者來信,有對我鼓勵的,也有感謝我將逝去年月的許多大事記一一寫下來,讓他們重新回味青少年時代自己的種種趣事,也有幫我改正一些錯誤的數字,其中在台中執業的黃慕容律師,他說曾在民國五十六年就看過我,也聽過我上台說話,原來當

文╱隱地

拙作「年代五書」出版後,陸續接到各地讀者來信,有對我鼓勵的,也有感謝我將逝去年月的許多大事記一一寫下來,讓他們重新回味青少年時代自己的種種趣事,也有幫我改正一些錯誤的數字,其中在台中執業的黃慕容律師,他說曾在民國五十六年就看過我,也聽過我上台說話,原來當年他也參加了文星書店歡迎於梨華回國舉辦的活動。

接黃律師信後,我還糾正他,文星為於梨華辦的活動,應當是民國五十二年,因為於梨華在文星前後只出過兩本書:短篇小說選《歸》和中篇小說《也是秋天》,前者出版於民國五十二年,後者出版於民國五十三年。

這也是按邏輯推理;一家書店或一家出版社為作家辦活動,必定是為了推銷自家的出版品。

但為何別人的記憶和自己的記憶不一樣?我又想起,當年文星為於梨華辦的歡迎會,第二天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上曾出現過一篇余範英的特寫〈於梨華歡迎會記盛〉,余範英是《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的女兒,最初留學美國,後回國擔任《中國時報》文教記者。

可惜時間經過將近五十年,如何找得到當年的那份剪報呢?但我就是有日以繼夜尋找的本領,一旦下定決心,只要有餘暇時間,就在書房各個櫃子尋找不停,找得眼睛花了,甚至感覺人已虛脫,仍然不死心繼續找──尋找也是一種開礦,老天不負苦心人,連續數周尋找下來,讓我大有斬獲,不但找到了余範英的〈於梨華歡迎會記盛〉一文的剪報,而且居然還找出好幾篇從不曾收進書內的早期作品,所謂「出土文物」是也,真讓我喜出望外……

記憶不可靠

〈於梨華歡迎會記盛〉一文,發表於民國五十六年七月十四日的人間副刊,彼時,《中國時報》的名稱還叫《徵信新聞報》,余範英的特寫,有這樣一段:「在文星藝廊裡,座無虛席,站客擁塞,知名的作家到場的甚多,有王藍、余光中、司馬中原、林海音、顧獻樑、江玲、隱地、尉天驄、朱橋等,台大歷史系名教授許倬雲的前往,益覺生色。余光中以司儀的姿態,為於女士獻花。」

這一段文字,讓我大為驚訝,名單中和我記憶的大異其趣,「陳映真和黃春明」竟然未列名單中,而我的名字反而列在上面,這表示民國五十六年,我已是「知名的作家」,並非如我在〈人生的旅途〉寫的:「我當時是一個純讀者,看到書店門口貼出海報,就登上衡陽路十五號的樓梯,無非想一睹自己心目中崇拜作家的風采……」

原來記憶和真相之間,存在著那麼大的差異,首先,我把時間記錯了四年,民國五十六年,於梨華長篇小說《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在皇冠出版,文星蕭孟能先生見她回國,立即為她舉辦盛大歡迎會,可見蕭先生的大氣,也代表於梨華當年是最火紅的小說家,只要打出她的名號,就萬頭攢動,文風鼎盛的年代,作家是社會注目的焦點,當今活在完全以政治掛帥年代的社會,難以想像當年為何作家所到之處,總會引起那麼多人的仰慕和追逐,這代表背後的社會價值觀已大異其趣。

有了這張剪報的出現,立即寫信給台中黃慕容律師,向他道歉,並告訴他,他的記憶是對的,當年參加文星歡迎於梨華的盛會,確實是在民國五十六年。

也從這次的發現,給了我啟示:顯然真相和記憶之間確實存有差異,而所有傳記或關於歷史的書寫,必然也存在著若干錯誤,何況還有人存心改寫歷史,那麼,歷史的真偽,更需讀者自己辨別,此時,胡適的一句名言:「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倒真成為至理名言,一個人,特別是老人,如果僅憑記憶,絕不可固執地認為自己說的都是對的。

「記憶不可靠」,當有人懷疑我們的說法,此時必須重新查核資料,唯有「證據會說話」,千萬不可胡言亂語。

更不應時時製造假新聞!

(摘自《美夢成真》,爾雅出版)

作者簡介

隱地

本名柯青華,浙江永嘉人,1937年生於上海,1947年10歲時由時任北一女中英文老師的父親接來台北。十六歲開始寫作、投稿,筆墨生涯至今超過一甲子。創辦爾雅出版社、「年度小說選」、「年度詩選」和「年度批評選」。2006年,獲聘山東棗莊學院名譽教授。2010年榮獲新聞局「第三十四屆金鼎獎」圖書類特別貢獻獎。

著有自傳《漲潮日》,小小說《隱地極短篇》,短篇小說集《幻想的男子》,長篇小說《風中陀螺》,詩集《法式裸睡》、《風雲舞山》,散文集《草的天堂》、《身體一艘船》,雜文集《一日神》,哲理小品《人啊人》,日記《2012 / 隱地》,文學年記《遺忘與備忘》,電影筆記《隱地看電影》以及剛出版的《美夢成真》和「年代五書」共六十餘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