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月起,教育部將發放二至四歲育兒津貼,每名幼兒每月可領二千五百元,另私幼準公共化補助也首度擴及六都。
但嬰幼兒的育兒津貼補助,呈現「一國多制」的現象,筆者認為中央應該訂定落日條款,早日達成全國統一的目標。
六都嬰幼兒補助措施,琳瑯滿目卻各不相同,其中台北市原本就對五歲以下嬰幼兒,每月發放二千五百元的育兒補助;而桃園市則是零至三歲幼兒每月可領三千元津貼;高雄市則針對單親、身心障礙等弱勢幼生有每月補助三千元的托育津貼;台中也對弱勢兒童加碼,家戶年所得在七十萬元以下就讀幼兒園,除中央補助外,另由市府提供每學期一萬五千元的弱勢補助。
揆諸六都,育兒津貼補助各不相同,連就讀幼兒園的補助也不一樣,其中以台北市最為優渥,無論就讀私幼或準公托都能獲得補助。
國民納稅並沒有因區域不同,而繳納不同的稅率,既然各地民眾都繳相同的稅率,所享受的育兒福利也應該要一致。
少子化是全國性的現象,也是國安層次的問題,既然如此,如何透過發放育兒津貼提高出生率,應該要有全國一致的做法,而不是放任各縣市各自為政,貧富縣市補貼標準不一,統一補助金額才是正確、且可長可久的做法。
菜籽(台北市/農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