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願、發心」是一個最真實不過的念頭,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從來台後積極弘揚佛法,過程雖異常艱辛,但在逆增上緣的加持,仍舊努力不懈,不但創辦佛光山,更實現「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願景,佛光山更成為海內外華人著名的宗教景點。
回想人生出生至今,何其有幸在十八歲那年接觸星雲大師的著作《往事百語》,整套書總共有六本,每一本書當中有數十個不同的主題/故事,星雲大師大多以自己的人生經歷為主軸,來進行論述,其中一些話至今耳熟能詳。
舉例而言,像是「忙,就是營養」則述說忙碌的人生才是正道,所謂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也是勉勵人在活著的時候,努力經營人生,並隨著宇宙、世界的腳步不斷忙碌;在忙的過程中,心靈更有成長的動能。
「不能不信因果」則告訴人們一個人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相信因果,人生在世,所有的事情皆為因果所致,無論是個人造業,或是集體的共業,業力本身就是因果的表現,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普遍適用在每個人的身上。
個人初次有幸見到星雲大師,是在六年前的一個秋天,當時星雲大師受中正大學之邀,前來領受「中正大學名譽博士」之銜,當天在場的不但有中正大學師生,更有南華大學的師生前往,縱使人數眾多,但多數人在星雲大師開講時,仍以肅穆的態度聆聽,星雲大師更勉勵在場的觀眾,高等教育要有苦讀、精研、實踐的精神,同時多與人群接觸,才能活用知識。星雲大師說話仍有些許家鄉口音,但仔細聆聽,仍能領悟大師傳達的道理。
「人間佛教」、「三好運動」由佛光山及星雲大師所倡導,其中人間佛教非著墨在佛學的理論講授上,而是以淺顯易懂的詞語,來達到淨化人心的目的。
三好運動則是注重身、口、意的修持,相信力行三好不但可增加自身福報,更可增進人我之間的和諧。
雖然星雲大師早已超過耄耋之齡,但仍舊積極弘法,不但是台灣佛教界的代表,更是台灣社會善力量的表現,今生何其有幸聆聽大師演講、拜讀大師著作,可說是福報深厚,更希望菩提種子能在全世界各角落生根、發芽。
嘉山(嘉義市╲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