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先秦,丹青就已經連用。《周禮.秋官司寇第五‧職金》:「掌凡金玉、石、丹青之戒令。」這裡的「丹青」指丹砂和空青,都是可以作為畫面之色的顏料。
至漢代,丹青已經發展為一個聯繫緊密的雙音詞;到了魏晉與唐宋時期,具有兩個方面的意思:
其一,用丹青 表示信誓。《後漢書.公孫述傳》記載:「著誓丹青,書之玉版。」這個意思後來一直被沿用。
其二,丹青專指繪畫。《後漢書‧蘇建傳》記載:「竹帛所載,丹青所畫。」
但魏晉詩文並不多見,直到唐代才用得多了。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