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三國人物》 楊修、陳宮、禰衡

吳桃源 |2007.07.26
3035觀看次
字級

楊修、陳宮、禰衡之死,皆和曹操有關。

建安二十四年(西元二一九年),曹操屢攻漢中不克,一日,軍中夜間以「雞肋」為口令,隨軍主簿楊修立即猜出曹操有退兵之意。因「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故曹操「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儘管楊修猜對了,卻也因此被誅。

其實楊修在「門闊」事件與「一合酥」事件中也早已犯忌。前者是曹操嫌門太闊,在門內寫一「活」字,為楊修猜出;後者是曹操在食盒上寫「一合酥」三字,楊修竟解讀成「一人一口酥」,並與眾人分食。曹操據此二事,認為楊修居心叵測。

後曹操因自稱有「夢中殺人」習慣,警告近侍睡中不可接近。結果楊修竟毫不留情面,拆穿他的西洋鏡,於悼念被殺的近侍時說:曹操並未做夢,是你自己在做夢啊!曹操得知後,更加忌恨他。(《三國演義》七十二回)

此外,楊修的身分是袁紹的外甥,其父楊彪(兗州刺史)曾遭曹操誣陷下獄,再加上楊修捲入曹丕與曹植之爭,曹操乾脆先斬後奏,對其父楊彪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言下之意,楊彪是豪父,楊修是逆子,殺楊修還可免父之過,這父子兩代得罪曹操也未免忒重了!當然以楊修「恃才放曠」的個性,即使不死於曹操之手,也將死於曹丕之手。早點死,反因不畏,名垂千古!

陳宮前後曾跟隨過兩人,一是曹操,一是呂布。前者是在獻帝初平二年(一九一年),曹操任東郡(河南濮陽)太守時。後者是在興平元年(一九四年),曹操第二次征討徐州時。

按《三國演義》第四回載,曹操因刺殺董卓不成,畏罪潛逃,至中牟,為縣令陳宮所擒。陳宮知其有誅董卓之志,遂棄官與操同去。途中,見曹操錯殺故人呂伯奢全家,且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決定棄操而去。此段所言,似乎已成了陳宮不恥曹操所為故而離去的理由。

其實按《三國志》,曹操逃離的時間是在一八九年,當時不可能認識陳宮。所以羅氏將此事套在陳宮身上,恐怕就是為了以陳宮死時的慷慨就義凸顯曹操的忘恩負義!到底陳宮是怎麼死的?

一九四年,曹操二度進軍徐州,之前曾殺了九江太守邊讓,再加上曹軍沿路濫殺無辜,致使陳留太守張邈與陳宮叛曹,迎呂布為兗州牧。從此陳宮就留在呂布身邊,直到一九八年為曹操所擒殺。

《三國演義》第十九回陳宮死前與曹操的對話極為感人。

操曰:「公台別來無恙?」宮曰:「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

若與《三國志》對照,陳宮死後,「操召養其母終其身,嫁其女,撫視其家,皆厚於初。」如此看來,曹操對陳宮還是盡到了故友的義務。

至於禰衡之死在《三國演義》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中可謂羅氏代表作。那時曹操欲招安荊州劉表,孔融薦禰衡可出使,禰衡至,先把曹操幕僚罵成飯桶,後曹操請其擔任鼓手,在大宴賓客時,禰衡竟然「裸體而立,渾身盡露」。曹操只好送往劉表處,欲借其手殺之,劉表不願害賢,再送往黃祖處,黃祖憤其眼中只有孔融、楊修,乾脆殺之。後劉表將其葬於鸚鵡洲(漢陽),曹操聞之,只說了一句:「腐儒舌劍,反自殺矣!」其實禰衡不僅死於曹操與劉表的借刀殺人,也死於他們的不識人。

京劇中有名的「擊鼓罵曹」,說的就是禰衡。可以想像這位狂人擊鼓後,以赤身裸體之清白,大罵曹操「眼濁、口濁、耳濁、身濁、腹濁、心濁」之俗不可耐,誠可謂舞台上永恆的標記。

楊修、禰衡雖死於狂放不羈,陳宮雖死於時運乖舛,但他們均死而無憾。現代人最起碼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知識份子的堅持與不畏權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