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18線阿里山公路復育生態有成,不只螢火蟲,甚至連保育類寬尾鳳蝶都吸引過來。圖╱公路總局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公路不只是人們回家的道路,也要守護動物平安。公路單位除了開路、養護道路,近年也納入生態守護思惟;公路總局六月起在台2線75公里瑞芳蝙蝠洞附近約二百公尺區域內,首度試辦「季節性時段降速」,降為四十公里,避免車速過快產生的氣旋,造成蝙蝠路殺。未來擬規畫執法取締,車速逾五十公里就可能受罰。
台2線75公里附近是新北市瑞芳赫赫有名的蝙蝠洞,估計每年有三十萬隻蝙蝠來此棲息,目前是東南亞最大的蝙蝠棲息洞。蝙蝠的特性是群聚生活,每晚六時到八時是出門覓食後一起返回時段,常可看到眾多蝙蝠出巢再返回壯觀畫面。
公路總局基隆工務段段長李佳輯表示,蝙蝠一年只生一胎,每年約六到八月,蝙蝠群到蝙蝠洞棲息生產,蝙蝠媽媽並教導小蝙蝠學習飛行等生存技巧。外出覓食的蝙蝠,特別是剛出生正在學飛的幼蝠,常因氣旋導致路殺。
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今年首度推出「季節性時段降速」守護蝙蝠策略,六月一日到八月三十一日、每天晚上六時到八時,實施友善降速,速限由原本每小時六十公里降為四十公里,減少對蝙蝠的威脅。若從台北開車到宜蘭,「季節性時段降速」路段大約是過了海濱隧道後二百公尺區域內,因剛開始實施,成效仍在觀察,透過不斷宣導,已有愈來愈多民眾知道要放慢速度。
近年來公路總局各地工務段主動用各種方式幫小動物、昆蟲開闢安全回家的路。
台26線守護陸蟹行之有年。楓港工務段長鍾漢賢表示,每年農曆六月到九月,墾管處為了護蟹,內外車道輪流封閉十分鐘、開放十分鐘,讓義工護蟹,讓陸蟹穿越馬路時不會被車子碾壓。另外也在香蕉灣的箱涵牆壁上,裝設麻繩、蟹牆等,讓陸蟹好攀爬,現在真的有不少陸蟹在使用。
復育生態有成
寬尾鳳蝶回來了
穿越花東縱谷的台9線,快速通過的車輛常讓穿越中央山脈、海岸山脈野生動物難以跨越。台9線257公里處,去年開始新大富橋生態廊道,讓往來兩大山脈間的穿山甲、環頸雉等,甚至蛇類、蛙類能自由遷徙。花蓮工務段段長陳景揚說,新大富橋高架化後,橋下透空、植樹造林,讓野生動物可以安全穿越;有助物種互相交流,避免近親繁殖。舊大富橋也由原本垂直地面的水泥牆,改為土壤打造的生態緩坡。
阿里山公路復育生態有成,不只螢火蟲,甚至連鳳蝶都回來了。阿里山工務段工程司陳以文說,將持續尋找當地原生作物,種植不同的蜜源植物,把粉蝶、斑蝶甚至保育類的寬尾鳳蝶都吸引過來,營造多樣的蝶群環境。蝴蝶、昆蟲進來了,會吸引更多鳥類來,可以建構出更健康的生物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