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 和觀世音菩薩的因緣

文/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2019.07.04
6484觀看次
字級
2014年TVBS主播方念華在大悲殿採訪星雲大師。 圖/資料照片

文/如常法師(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館長)

在佛教四大菩薩中,星雲大師最常跟信眾提及的,就是廣受華人喜愛的觀世音菩薩。佛光山的第一座殿堂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殿」,佛陀紀念館迎接參訪遊客的第一個殿堂是「普陀洛伽山觀音殿」,乃至佛光山在全球各地的分院道場,也都有供奉觀世音菩薩的殿堂或聖像。佛光山固定每周一的早課是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舉凡觀世音菩薩的聖誕、出家、成道紀念日,都舉辦朝山活動。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星雲大師為何以觀世音菩薩來接引信眾?事實上,這跟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的思想有很大的關聯,而大師跟觀世音菩薩亦有甚深的因緣。

大師自小跟隨外祖母出入庵堂,在還沒認識佛祖前就深信「觀音老母」。九歲時,大師曾失足跌落冰冷的河裡,被水草與泥沙迅速淹沒,就在失去知覺時,大師夢見一位白衣人輕輕將他托起放到岸邊。事後將夢境告訴母親,母親告訴大師是白衣大士救了你。

大師十二歲出家,十五歲即乞受具足大戒,因為燃燒戒疤不慎將整個頭蓋骨都燒凹了下去,以致記憶力幾乎全失,嚴重影響學習,不會記憶、不會背書,也招來師長不斷地喝斥處罰,令少年的大師痛苦不已。就在這個時候,師長的一句:「你要多拜觀世音菩薩求聰明智慧啊!」像一道光明,照進了大師的心裡。

為了增長智慧,大師便三更半夜偷偷起來,在學院的小佛堂開始禮拜觀世音菩薩。當時年少的大師是這麼修持的:「悉發菩提心,蓮花遍地生,弟子心朦朧,禮拜觀世音,求聰明、拜智慧,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誦後,一拜;如此反覆修持。不可思議的,數月之後大師記憶不僅恢復,甚至比以前更加聰慧靈敏。凡熟識大師的人無不讚嘆大師的驚人記憶力!

佛光山開山之初異常艱辛。在篳路藍縷與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所完成的大悲殿,大師卻謙稱說「是觀世音菩薩自己蓋的!」因為,早期大師在新竹講學期間曾學習三個月日文就翻譯出至今仍廣受歡迎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一書,版稅成為經費來源;而在建設佛光山經費最困難的時候,幾次的陌生善心人士主動送錢來給大師,難關竟也一一的度過。心誠則靈,所以大師說殿堂是菩薩自己蓋的!

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私下習慣稱觀世音菩薩為「觀音媽媽」。開山期間,大師先蓋佛學院,接著就在院內起建了佛光山第一座殿堂——大悲殿,殿內供奉身披白袍二丈高的觀音大士立像。這尊觀音,為離鄉背井的青年學子帶來莫大的撫慰,而種種的靈感事蹟,也增加信眾在信仰上的信心,每每回山,一定要去大悲殿禮拜。

佛光山的觀音聖像多數為立像,佛光山的地標——阿彌陀佛也是立像,因為大師認為佛教要走出去,要深入社會與大眾,佛教是要救度與饒益眾生的。在各式觀音造像上,大師喜歡白衣觀音,所建的道場,皆供有一尊白衣觀音,是信仰也是傳承。

二○一一年十二月佛陀紀念館落成啟用,在四聖塔開始有了觀音坐像,但「普陀洛伽山觀音殿」的千手觀音仍是立像,是知名藝術家楊惠姍依據元代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壁畫所創作的。

佛館的千手觀音,二○一一年在安座時也有一則靈感事蹟,至今為人所樂道。原來楊惠姍女士二○○九年捐贈的千手觀音高度是三米,與空間整體比例上顯得不夠,因此她決定重新製作一尊三米八的千手觀音。

就在新觀音安座當天,才發現本館大門竟然比菩薩還小,任憑工程人員如何絞盡腦汁,試了又試,就是無法將這尊三米八的新千手觀音送進去。現場無計可施,個個面色凝重,我趕緊去向大師報告。

不久,大師親臨現場,雙手合掌向殿內的三米高觀音菩薩說了幾句話便返回本山。就在大師離開後,工程人員決定再試一次,結果竟然輕易的就將菩薩造像送進殿內,現場一陣陣的歡呼雀躍……但至今仍沒有人知道,菩薩最後是怎麼進去的!

修學觀音法門,是需要與慈悲相應的。大師曾表示:「中國人喜愛觀世音菩薩,不是祂的聖像莊嚴,而是『慈悲』,因為慈悲沒有敵人、沒有對立。」

佛光山藏經樓的山門大師各以「慈悲」、「菩提」、「般若」命名,當時為了這三解脫道的順序,大師與弟子有了一番討論。弟子說:「師父,這裡是法寶山,應該以般若為首,來彰顯佛法的重要性。」但大師卻說要以「慈悲」為首。為什麼?大師說:「因為一個人什麼都可以沒有,但是不能沒有慈悲……因為慈悲是佛法的根本,也是做人本來就應該具備的條件。」

大師為什麼和觀音菩薩能溝通,是因為「慈悲」。大師在《人海慈航:怎樣知道有觀世音菩薩》一書中提到:「吾人信奉觀世音菩薩的真正意義,在於『念觀音,拜觀音,更要自己做個觀世音。』」因為大師時時刻刻憶念觀世音菩薩,才能與觀音法門相應。

大師的慈悲思想,體現在自己的身上,也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也立體的呈現在佛光山的硬體建設中。

觀世音菩薩在哪裡?星雲大師告訴我們「觀世音菩薩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當覺知到自己起慈悲心,即知有觀世音菩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