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夢陽
自有印象以來,父親就是一名嚴父。他通常不苟言笑,身為一家之主,凡事他說了算;當然,他也會以身作則。因此,面對升學與人生抉擇,大多時候也都是由父親決定,沒有第二個選項。
父執輩的家庭教育往往來自於上一代,把「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奉為圭臬,為了孩子,不得不將自己扮演成一個嚴格的父親。所以,每當我們做錯事,幾乎沒有轉圜的餘地,不是挨一頓「竹筍炒肉絲」就是不准吃飯,還要面壁思過,待到母親叫喚才得休息。
雖然我們從小都很怕父親,卻也很為他心疼。因為家裡的香鋪生意不算好,他通常要兼好幾份工,或是低著頭向親朋好友借錢,才能應付日常開銷。但父親在家中仍維持一貫的威嚴,總是靜靜地看著電視,手裡還忙著代工,把每日賺來或借來的錢拿給母親時,更會叮嚀孩子要用的錢絕對不能省。
從小,我就不太會跟父親聊天,一方面害怕,另一方面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直到出外念書後,在騎車接送的路程中,才有了一些短暫的交談。
他總會叮嚀我,在北部要穿得暖一點、吃營養一點、多運動之類的,那些話,好像在父親心中醞釀了很久,直到我坐在他的背後,才終於肯說出來。我在父親身後,看著他一根又一根的白髮,那一刻,我才知道他其實很關心我,過去的嚴厲,不過是愛之深責之切。
直到現在,我到外地工作,父親仍堅持接送我,偶爾還會塞一點錢給我,怕我吃不飽。每當在車站送別,他總是要看我走進站內,才緩緩離去。離別前,他也仍會叮嚀幾句,最常說的是:「人賺多賺少都沒關係,重要的是問心無愧。」
我忽然想起從前,不管家裡多窮困,父親總是挺直腰桿,努力支撐起一個家庭。每當想到這裡,就會想起從小父親以其言行教導我們的所有事情,也才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