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夯益生菌 你吃對了嗎?

 |2019.07.04
2117觀看次
字級
多吃優格能補充益生菌。圖/帕斯頓提供

【本報台北訊】益生菌被認為可增加腸道好菌,維持腸道菌相平衡,調整過敏體質,改善腸胃功能。台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龐大,其中膳食補充劑市場規模最大的就是益生菌。不過,益生菌現在愈來愈夯,若服用方法錯誤,花錢未能發揮效果。

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祕書長蘇育儀表示,腸道一直以來有「人體最大免疫器官」之稱,腸道健康有助減緩免疫問題。根據研究,腸道擁有足夠好菌能減緩過敏症狀,但坊間益生菌產品多元,益生菌要有效,必須要讓益生菌保持在「活菌」的狀態。

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則表示,部分民眾認為,服用益生菌愈多愈好,事實上,定時定量最好,一天最多吃一包或一錠就夠了,吃太多益生菌也不一定會存在體內。

蘇育儀說,根據研究,適合國人的菌種包括嗜酸乳桿菌、比菲德氏龍根菌、鼠李糖乳桿菌等,益生菌的建議使用對象是想調整過敏體質者、外食族、孕婦、排便不順、六個月以上嬰幼兒。

免疫功能不佳者

過量使用恐致反效果

林應然提醒,對於免疫功能極差的患者,過量使用益生菌恐有反效果,益生菌若強過體內菌種,反而改變人體平衡,建議有免疫疾病的患者,使用益生菌前最好請益醫師。另外,服用益生菌要有耐心,蘇育儀指出,益生菌不是今天吃一包馬上就有效果,至少應連續吃三個月,讓身體逐漸適應才能達到基本效果。但林應然提醒,若益生菌連續服用超過三個月以上卻不見效果,顯示益生菌對於自己沒有顯著的幫助,不建議繼續食用。

營養師沈舉茀建議,除了益生菌,腸道優勢菌叢的建立也需要一些富含寡糖的食物,例如洋蔥、牛蒡、香蕉、蘆筍等;而維生素C是提升免疫力的重要的元素之一,蔬果中又以鳳梨、奇異果、芭樂、柑橘類、火龍果等含量最多,大家可適量攝取。

許多人吃益生菌是為了改善過敏,但服用益生菌只是方法之一。蘇育儀表示,環境中過敏因子很多,常見三大過敏原分別是:塵蟎、家塵、空氣懸浮粒子。此外,劇烈氣溫變化、空氣汙染與空氣懸浮微粒PM2.5也會引發氣喘發作。過敏患者嚴重時應先就醫,日常保健要避免過敏原及規律作息。

每個人體質不同,會導致自己過敏的食物也不盡相同,若已知食物過敏原,應盡量避開,普遍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包含小麥製品、豆類、蛋類及堅果類,提醒民眾注意。

益生菌 5 須知

1.不宜搭配溫熱開水

益生菌為活菌,若搭配40℃以上溫熱開水服用,可能把益生菌都殺光。

2.服用時間須固定

建議每天在固定時間服用益生菌,以達到腸道菌叢定期繁殖率。

3.咖啡、茶影響效果

不建議與抗生素、咖啡、茶等一起食用,以免影響益生菌效果。若一定要喝茶或咖啡,或必須服用抗生素等,建議食用時間相隔至少1小時。

4.講究保存溫度

高溫會影響益生菌活性,一般保存可在25℃,建議購買後冷藏保存,也別為了隨時想吃就吃一包,把益生菌放在車子內。

5.預防過敏有限度

益生菌僅能給予部分幫助,預防過敏應避免接觸過敏源,若已出現過敏症狀,應就醫治療。

資料來源/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祕書長蘇育儀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