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清潔隊部擺放舊衣回收桶,專收民眾舊衣物。圖/彰化清潔隊提供
【本報台中訊】五月底暴雨在桃園沖出一片舊衣海灘,民眾諷刺景象如同「第三世界國家」,卻可能是台灣新一波垃圾危機的開始。
舊衣回收十年前被視為黃金產業,民眾將不穿的舊衣丟到回收箱,經整理分類,高品質的洗滌、熨燙後販售到夜市通路,一件可能賣數百元,次級品打包貨櫃出口東南亞和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獲利也很可觀,為爭搶回收衣市場業者,還惡性競爭。
中南部鄉鎮公所當時也視舊衣回收為「金雞母」,對外招標,開放公有道路、人行道等供回收衣市場業者擺放回收箱;未料,這幾年舊衣回收被打回原形,又從黃金變垃圾。因利潤不斷下滑,甚至得賠錢,舊衣回收箱沒有廠商願意投標。
據草屯鎮公所統計,近四年鎮內設置的舊衣回收箱數量均維持在一百五十個,但投標價格卻是逐年遞減,二○一五年舊衣回收箱設置單價為六百七十二元,但今年跌到四百元,跌幅達四成。
但草屯公所卻不是最慘的,南投市去年七次流標,第八次才有業者投標。彰化市公所二○一二年靠著舊衣回收每年可賺六百七十二萬,到二○一六年只剩五十萬,二○一七年起只好由清潔隊收回自己處理。
草屯公所表示,舊衣回收價格差,出口或內銷通路都不好做,收了舊衣,末端卻賣不出去,舊衣恐變垃圾,最後還要花錢處理掉,賠了夫人又折兵;此外,有些人把回收箱當垃圾桶,什麼都往內丟,害二手衣變髒東西,也降低廠商投標意願。
而最近這些舊衣回收箱出現舊衣無人回收,滿溢出來甚至淪為垃圾堆,甚至還有業者乾脆放棄,連回收箱也不要了,被民眾當成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