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說,讀過《金剛經》的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金剛經》,並在人生不同階段帶來力量。圖╱人間社記者何曰昌
由佛光山惠中寺主辦「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首場邀請蔣勳主講。圖╱人間社記者何曰昌
【人間社記者戴辰台中報導】人生遭逢萬般情境,如何才能不驚、不怖、不畏?六月一日至二十九日,由佛光山惠中寺主辦的二十九場藝文盛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一日首場邀請美學大師蔣勳,講述「我奉持的《金剛經》三個版本」,引領現場一千百名民眾,及網路直播近萬名觀眾,一同回顧並感受生命中無畏之旅。
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介紹,蔣勳解讀《金剛經》角度,著重在回歸生命本質,好好穿衣、好好吃飯,從基本元素開始,然後才是好好待人處事。《金剛經》陪他度過人生中不同階段,在念誦抄寫過程中,領略經文寓意與內涵,從而獲得啟發。
讀經 度過生離死別
蔣勳說,讀過《金剛經》的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金剛經》,並在人生不同階段帶來力量。在向佛陀問訊後,坐在一貫高腳椅上,娓娓述說生命歷程中,持有三個版本《金剛經》,對他的影響和體悟。
第一個版本是蔣勳年輕時父親送給他的,唐朝咸通九年王玠所刻卷軸版,上有近代大書法家于右任題字,裝在一個長方型木盒中,該版本是全世界印刷史上第一部作品。第一次認真閱讀,是接到父親彌留通知,在飛往溫哥華飛機上十多個小時,靠閱讀這部經,讓他度過人生第一次面對生離死別的時刻。
蔣勳認為,《金剛經》有很大包容性,在不同生命時刻等他,連父親都不知道,是這場生離死別讓他認真讀了這部經。他表示,當忐忑不安時,讀到不驚、不怖、不畏六字,忽然覺得自己置身在二千多年前的法會中,讓他很心安,所以他一直覺得修習《金剛經》,是一個很特殊的經驗。
聽經 克服陌生恐懼
蔣勳奉持的第二個版本,是高麗朝代西元一二三七年崔瑀刊印,是大塊文化社長郝明義送他的。因重量輕,所以他旅行時都帶著,當愈來愈熟悉後,感覺這部經能幫助他克服陌生、害怕。當他白內障開刀時,就是藉著經文度過恐懼。期間,他還花了六天時間,將該部經錄下,送給一名即將開刀的學生聆聽,幫助他克服恐懼。
蔣勳提到,崔瑀是權臣,殺人無數,連親兄弟都殺,不知崔瑀為何刊印這部經;經中有很多人類能去貪瞋的祈願,和崔瑀權謀的性格反差極大。這部經是蔣勳最早用來抄寫的,他常想,如果事前就知道崔瑀是這種人,是不是還會抄這部經?《金剛經》中有很多不可思議處,或許不應該用世俗的邏輯去思考。
抄經 慢慢修正錯誤
提到第三個版本,蔣勳說,那是聯經出版,復刻元朝至正元年(西元一三四一年)國寶級善本古藉,這是印刷史上首部雙色套印,以紅字作經文,黑色小字為注解,印刷十分精美,經書打開第一頁就是「皇帝萬歲萬萬歲」,刊印者期藉此經,消解蒙古圈地殘酷殺伐,該部經,亦再次帶領他走向更寬容的路。
最後蔣勳以自身抄經過程中,有很多犯錯和修正來提醒大家,「其實我們一直在犯錯,若能夠慢慢修正自己,當然是好的」,並相信在座每位來賓自己心裡都有一部正在抄寫的《金剛經》,彌足珍貴,比所有版本都珍貴。
惠中寺今年講座,以「無畏」為主軸,共邀請三十位精英人士,暢談生命中無畏之旅,每晚七時三十分開講,講師授權場次將在官方臉書同步直播。為鼓勵大眾踴躍參與,九、十二、二十及二十三日場次,前五百位主辦單位將贈送紀念徽章,聽講二十場者,贈五百元人間大學學分抵用券,十場者可獲得紀念卡。歡迎上網報名,網址http://huichung2019.conf.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