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巧手 牛頓遇上愛因斯坦 |2019.06.07 語音朗讀 181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持雨傘的牛頓塑像,身軀後傾增加體積感,向前的左腳增添動態。 圖/中央社 「達爾文」坐著側身看著桌子物件的視角,暗示正思考物件彼此的關係與答案。 圖/中央社 移至市民廣場展出的雕塑作品之一「達文西」。 圖/中央社 【本報新北訊】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昨天展出藝術家朱銘的「人間系列—科學家」雕塑,萊特兄弟、達爾文及達文西首度曝光。 另外,愛因斯坦及牛頓的雕塑,簡單的線條和五官、波浪捲髮,生動描繪多樣姿態。 朱銘美術館長賴素鈴昨在開幕記者會表示,這次展出朱銘以人間百態為主題的系列創作,「科學家」的創作想法源自中國造紙、活字印刷等偉大科學成就。 銅雕並延伸至西方與台灣知名重要科學家,塗以特殊的白彩外觀,加上局部簡要妝點黑色的線條與點,單純的色彩傳達人物的靜謐偉大,並巧思融合藝術與科學。 賴素鈴說,朱銘於二○一三年創作六百六十四公斤的達文西,雕塑以坐姿呈現,雙腳交疊,右手肘靠著書本、撐著頭、左手扶著腰際,彷彿陷入沉思的哲人。 達文西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博學者,在繪畫、音樂藝術、建築、數學、幾何、解剖、生理、動物、植物、天文、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光學、力學等科學,都有發明與成就。 萊特兄弟搭肩 展現飛翔夢想 美國航空史上的先行者—萊特兄弟雕塑有四百零二公斤,高度超過兩公尺,也是首次公開亮相。兩兄弟一手相互搭肩,另一手筆直開展,微傾的姿態如同蓄勢待發的飛機。朱銘巧妙將人物姿態結合科學發明成果,展現萊特兄弟乘風飛翔的夢想與堅定意志。 坐姿的達爾文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提出物種演化的科學家,所發表的「物種起源」解釋自然界的多樣性,也是現代演化思想的基礎,雕塑重達九百零二公斤。達爾文坐在椅子上翹腳,側身看著桌子物件的視角,暗示正思考這些物件彼此的關係與答案。 朱銘展現人物深刻的輪廓與波浪捲髮,表達出近代西方學者的樣貌,但讓偉大的科學家以日常的樣貌重新展現,就好像是路邊的行人,使觀眾藉作品更容易貼近科學與藝術。 主持開幕的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表示,盼望從小培養藝術教育並與生活結合,讓學生及市民就近欣賞大師作品,啟發孩子們多元發展;教育局副局長黃靜怡表示,民眾到美術館或博物館參觀會自我約束,但在開放空間的藝術品,也請不要碰觸,以保持藝術品原創樣貌。 前一篇文章 溫馴拉拉 全台首隻輔導犬老師 下一篇文章 史上最年輕 21歲女 環遊世界196國 熱門新聞 01社論--歸零思考能源政策2025.05.2402穿越時空想像力 相對論蟲洞有捷徑2025.05.2503【浮光掠影】大地圖騰 視覺與感官的盛宴2025.05.2504【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 AI無法取代閱讀2025.05.2505【蒔花物語】一眼愛上小胖葉 多肉植物萌萌噠2025.05.2506【特搜啟示】2025.05.2507洋流崩潰風險增 氣候面臨災難2025.05.2508孩子的動物同學 台灣的野性未來2025.05.2509聲音襯衫 助聽障球迷融入賽事2025.05.2510【詩】 印象燈塔2025.05.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90歲嬤護生 半世紀救逾萬動物海廢塑摩艾石像 倡環保覺醒野花廊道 拯救昆蟲授粉危機歐洲大電池 迪諾維格水力電廠 聲音襯衫 助聽障球迷融入賽事水上菜園 力抗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