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巧手 牛頓遇上愛因斯坦

 |2019.06.07
1819觀看次
字級
持雨傘的牛頓塑像,身軀後傾增加體積感,向前的左腳增添動態。 圖/中央社
「達爾文」坐著側身看著桌子物件的視角,暗示正思考物件彼此的關係與答案。 圖/中央社
移至市民廣場展出的雕塑作品之一「達文西」。 圖/中央社

【本報新北訊】新北市政府市民廣場昨天展出藝術家朱銘的「人間系列—科學家」雕塑,萊特兄弟、達爾文及達文西首度曝光。

另外,愛因斯坦及牛頓的雕塑,簡單的線條和五官、波浪捲髮,生動描繪多樣姿態。

朱銘美術館長賴素鈴昨在開幕記者會表示,這次展出朱銘以人間百態為主題的系列創作,「科學家」的創作想法源自中國造紙、活字印刷等偉大科學成就。

銅雕並延伸至西方與台灣知名重要科學家,塗以特殊的白彩外觀,加上局部簡要妝點黑色的線條與點,單純的色彩傳達人物的靜謐偉大,並巧思融合藝術與科學。

賴素鈴說,朱銘於二○一三年創作六百六十四公斤的達文西,雕塑以坐姿呈現,雙腳交疊,右手肘靠著書本、撐著頭、左手扶著腰際,彷彿陷入沉思的哲人。

達文西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博學者,在繪畫、音樂藝術、建築、數學、幾何、解剖、生理、動物、植物、天文、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光學、力學等科學,都有發明與成就。

萊特兄弟搭肩

展現飛翔夢想

美國航空史上的先行者—萊特兄弟雕塑有四百零二公斤,高度超過兩公尺,也是首次公開亮相。兩兄弟一手相互搭肩,另一手筆直開展,微傾的姿態如同蓄勢待發的飛機。朱銘巧妙將人物姿態結合科學發明成果,展現萊特兄弟乘風飛翔的夢想與堅定意志。

坐姿的達爾文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提出物種演化的科學家,所發表的「物種起源」解釋自然界的多樣性,也是現代演化思想的基礎,雕塑重達九百零二公斤。達爾文坐在椅子上翹腳,側身看著桌子物件的視角,暗示正思考這些物件彼此的關係與答案。

朱銘展現人物深刻的輪廓與波浪捲髮,表達出近代西方學者的樣貌,但讓偉大的科學家以日常的樣貌重新展現,就好像是路邊的行人,使觀眾藉作品更容易貼近科學與藝術。

主持開幕的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表示,盼望從小培養藝術教育並與生活結合,讓學生及市民就近欣賞大師作品,啟發孩子們多元發展;教育局副局長黃靜怡表示,民眾到美術館或博物館參觀會自我約束,但在開放空間的藝術品,也請不要碰觸,以保持藝術品原創樣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