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媒體與善惡的距離 一念之間

文╱因凱(媒體工作者) |2019.05.30
2110觀看次
字級

文/因凱(媒體工作者)

公視一齣火紅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事件,帶出台灣媒體、網路貼標籤、汙名化亂象,筆者二十餘年媒體工作經驗,也曾採訪多起重大社會案件,深感我們與善惡的距離,就在一念之間。

二十年前,社群媒體未發達年代,有里長匆忙來拜託,因里內一名景美女中學生到國軍歷史文物館找軍訓資料後,就沒返家,父母很著急,盼刊登一則尋人新聞,於是請同業也一起幫忙,但這類小新聞,記者不太愛寫,因為通常是學生貪玩,晚點才回家,到時候來不及換新聞,隔天就成了烏龍新聞,因此只好自己發訊息。

當初只是單純幫忙念頭,卻跑出軍史館命案獨家新聞,當時報社以社會版大篇幅刊登景美女中學生失蹤案後,各大媒體狂追,三重警方報請檢察官帶隊,直搗台北市博愛特區的軍史館,抓到殺人凶嫌,並到當時台北縣板橋找到棄置遺體,宣告破案,也讓軍方高層為之震動。

凶嫌落網當天深夜,與里長在其辦公室交談,孰料,凶嫌家屬來電,盼跟被害者家屬道歉,里長將電話轉來,凶嫌家屬稱,擔心有共犯,軍方企圖掩蓋,卻讓兒子一個人扛罪,並提供兒子被逮前與母親通話錄音帶。報社將對話全文刊出,質疑案情不單純,但凶嫌仍依軍法判死刑,並快速執行,在槍決當天,凶嫌家屬來電致謝,並告知兒子受刑消息,該案在疑點重重之下宣告落幕。

新聞工作雖能行善,也更易造惡。還記得八、九年前,一名男子陳屍家中半年多,形成乾屍,檢警排除他殺,本是一則小新聞,刻意隱去死者名字,只寫姓,報社內勤詢問全名,不慎脫口而出,但告知不要刊登全名,以免衍生麻煩,但隔天名字仍全都露,家屬來電痛罵,本不想讓死者兒子得知死訊,卻因報紙刊了名字,讓全家愁雲慘霧。當時無言以對,心情盪到谷底。

軍史館命案,如果不是報社長官新聞敏銳,讓新聞刊大,才能引起三重警方關注,並冒著越區得罪人風險,到台北市辦案,加上檢警單位與軍方斡旋到底,讓館方妥協,專案小組得以進入館內,以偵訊技巧,讓凶嫌在更衣時露出胸前抓痕,使案情真相大白,這就是眾人忠於職守善念,造就破案契機,不然該案很可能石沉大海,被害人成失蹤人口,沉冤難昭雪。

但媒體如果一味追求收視率、獨家,以聳動標題,吸引閱聽人,例如乾屍案刊出死者名字,卻沒考慮到家屬悲痛感受,造成很大困擾,也有損媒體形象。

因為臉書、推特、Instagram等社群媒體發達,人人都可以自視為媒體,也造成網路假消息滿天飛,傳統媒體光環不再,加上經濟低迷,廣告收入大不如前,開源困難,只好裁員節流,記者要跑新聞、拍影音、拉廣告等,輪番壓榨,工作量不斷增加,在時間壓力下,抄襲網路爆料訊息等交差,但網路訊息真假難辨,長久下來,媒體失去查證能力,惡性循環,公信力淪喪,閱聽人也跟著流失。

因此,媒體與惡的距離,就在經營者一念之間,在競爭環境下,很容易因生存壓力與誘惑而棄守原則,除非願意堅守理念到底,才能讓員工無後顧之憂。

例如《人間福報》就是一股清流,創辦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希望這份報紙以弘法、服務為宗旨,杜絕羶色腥訊息,以善美新聞,營造更美好的社會,且創報近二十年來堅持理念,從未鬆懈,如今羶色腥媒體萎縮,《人間福報》日益茁壯之際,足見創辦人視野與用心。

所以,媒體與善的距離,就在堅持理念,縱有種種挑戰,相信人性本善,必有好因緣來相助,讓清流得以延續,造福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