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農業對於國家是很重要的產業,但是隨著時代轉變,產業型態轉型,農業已經被邊緣化了;現在,好像只有在選舉時,農民才會被當成主角。
今年,在台南鄉下有種很奇怪的景象,那就是龍眼樹完全沒有結果,一片綠油油的,讓農民欲哭無淚,平時的辛苦,恐將血本無歸。
此時,政府提出了補助方案,每一甲地補助六萬元,看似對農民的生活有所助益。但是,大多數農民擁有的農地面積不大,所以能夠獲得的補助,相當有限。
此外,這次補貼是需要全部栽種龍眼樹的農地才符合資格,這對於鄉下的農作而言,單純種龍眼是無法生存的,必須有許多作物種植其中,所以能獲得補助的農民又更少了。
政府心中要有農民,了解農民,關心他們實際狀況,才能制定出可長可久的政策。畢竟,補貼只是權宜之計。
李坤隆(高雄市/實踐大學博雅課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