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 精微寫實高度擬真功力

羅智華 |2019.05.27
2954觀看次
字級
台南奇美博物館建築頗具特色,從入口處迎面而來的阿波羅噴泉、奧林帕斯橋,到融和西洋古典美學風格的圓塔尖頂主展館,就像是置身在歐洲宮廷,成為台南新地標。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藝術家司徒強的作品〈左+右〉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奇美博物館展出「奇麗之美─台灣精微寫實藝術大展」。圖/記者羅智華
藝術家李梅樹的作品〈假日閒情〉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19世紀奧地利知名畫家馬卡作品 〈音樂的寓意〉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藝術家顧何忠的作品 〈慈悲的波動〉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奇美藝術獎第五屆得主 梁晉嘉的作品 〈玉荷包〉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畫家黃銘昌的作品《春曉—水稻田系列》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奇美藝術獎第一屆得主陳啟村的雕塑作品〈窗〉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成大歷史所美 術史教授蕭瓊瑞 解說作品特色。 圖/記者羅智華
藝術家楊北辰的作品 〈記憶物件〉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文╱記者羅智華

台南奇美博物館建築頗具特色,從入口處迎面而來的阿波羅噴泉、奧林帕斯橋,到融和西洋古典美學風格的圓塔尖頂主展館,就像是置身在歐洲宮廷,成為台南新地標,且從2015年開館以來,入園參觀更達7百多萬人次,相當可觀。

除了獨樹一格的建築風格, 奇美博物館最有看頭的是各式各樣收藏品,館內共典藏4千多件藝術品,分為藝術、樂器、兵器、自然史等四大領域,常設展廳則包括有「動物廳」、「兵器廳」、「藝術廳」、「樂器廳」、「羅丹廳」、「雕塑大道」等,館方希望透過平易近人的作品展覽與解說,讓3歲幼童到90歲老人都能看得懂、聽得懂,打造一座無門檻美學文化殿堂。

以樂器廳為例,奇美創辦人許文龍收藏1300多把名提琴,藏品之豐,吸引外國媒體報導,曾登上美國CNN新聞網;民眾在提琴展區中,可一睹珍貴名琴,館方還設立百年提琴工坊與表演台,不定期舉辦快閃音樂會。

音樂的寓意 氣勢壯觀

此外,博物館藝術廳入口處上方的天井畫〈音樂的寓意〉亦是重要典藏。這幅長度5公尺、寬4.5公尺的巨幅畫作,出自於19世紀奧地利知名畫家馬卡之手,他巧妙利用畫作中的4個區塊來展現宗教音樂、舞蹈音樂、軍樂等多元樂風,作品寓意豐富,從下往上仰望,氣勢壯觀。

一樓的「特展廳」是不容錯過的重頭戲,像是目前展出的「奇麗之美─台灣精微寫實藝術大展」,集結奇美藝術獎30年來的耕耘成果,展出知名藝術家李梅樹、黃土水等人百件繪畫及雕塑作品,藉由老、中、青3代藝術家的創作結晶,呈現台灣百年寫實藝術的發展脈絡。

擔任策展人的成功大學歷史所美術史教授蕭瓊瑞,以「精微寫實」形容此次特展的主軸風格。他表示,「精微寫實」奠基於西方「照相寫實」或「超寫實」技法,藉由創作者不著痕跡的細緻創作技巧,讓觀者一看就能深刻感覺到作品細節與觸感,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蕭瓊瑞以李梅樹為例,可說是台灣最早以精微寫實手法描繪人物的藝術家。例如李梅樹的作品〈假日閒情〉,以「照相寫實」風格,勾勒出家居生活的樣貌,無論是人物神情、地板盆栽還是花瓶都如照片般真實,十分傳神;為讓民眾可以相互對照,特展還特別借來李梅樹當時參考繪製的實景照片,透過圖畫與照片的相互映襯,讓人明瞭「精微寫實」的細緻技法。

館方表示,「奇麗之美」特展展出102件作品、共有55位藝術家參展。其中「雕塑」作品以人體為主軸,展出蒲添生、黃土水等知名藝術家的古典寫實作品;另外,現場還可看到新一代藝術家以超寫實手法,模擬生活實物,如車庫鐵門、消防栓箱等,增添不少趣味。

奇麗之美 猶如身歷其境

特展入口處的雕塑作品〈釋迦出山〉,是雕塑家黃土水花3年完成的立像佛雕,佛像表情入木三分,令人感受到悲天憫人的慈悲情懷。而藝術家楊北辰作品〈記憶物件〉,則是以肖楠木雕刻而成的黑色皮鞋,無論是皮鞋色澤還是鞋面上的摺痕都很逼真,宛如一雙真皮鞋,讓人讚揚高度擬真的木雕功力。

蕭瓊瑞表示,「繪畫」作品方面可分為4個子題,包括「從人出發」、「淨悟.靜物」、「風景.心境」及「夢境.奇觀」。以「淨悟.靜物」為例,可看到作者透過寫實技法描繪晶瑩剔透的珍珠,以及幾可亂真的木板、鐵條與膠帶等物體。

而「風景.心境」則透過繪畫作品傳遞人與自然的對話,此次展出的作品《春曉—水稻田系列》出自於台灣精微寫實畫家黃銘昌之手,作品中的綠樹、稻田栩栩如生,就像是「風景攝影」,彷彿可以感受到微風吹拂過樹梢的自然變化。

此次特展還邀請盧昉、周川智、羅展鵬、陳俊華等4位新生代藝術家拍攝創作技法影片,透過步驟式的拆解與說明,將難得一見的創作過程在影片中逐步展現。

「奇麗之美─台灣精微寫實藝術大展」展至6月11日。為慶祝奇美藝術獎30年,只要購買博物館常設展門票即可享有「30元加購特展票」優惠;另外,還推出「免費重遊特展」活動,7至22歲的學生可憑特展有價票根及學生證,免費再看一次特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