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清朝同治年間,英國駐台領事史溫侯首次在台灣發現的稀有甲蟲「橙斑厚角金龜」,一百四十多年來始終沒有再被發現,動物學界懷疑已絕種或根本不是本地物種,但台大昆蟲系的研究團隊日前再度發現。
有「台灣博物學之父」稱號的史溫侯駐期間,在公餘從事生物採集活動,當年所發現的「橙斑厚角金龜」標本,仍保存在法國巴黎的國立自然史博物館。
在消失了一百四十年之後,台大昆蟲系楊平世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在執行國科會一項台灣與東亞森林甲蟲的研究計畫時,於宜蘭與桃園交界的棲蘭地區採獲一對橙斑厚角金龜,重新確認了此一甲蟲在台灣的分布,這項研究也已被美國昆蟲學會接受,登載於其會刊。
擔任計畫規畫與執行的李春霖指出,台灣的厚角金龜共有四屬八種,但從未經過完整的系統分類學研究,因為成蟲生態習性相當神秘,使研究用的標本取得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