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五年一次的歐洲議會選舉將於二十三日登場。僅次於印度大選、堪稱地表第二大投票的歐洲議會選舉,將有約三點七億合格歐盟選民將投票選出歐洲議會議員,攸關未來五年歐盟動向。
投票二十三日起在荷蘭與英國率先登場,但歐盟各國大多是二十六日投票,選出代表五億多歐盟人民的七百五十一位歐洲議會議員,選舉結果預計二十七日就可明朗。經過合縱連橫組成政團,新一屆的歐洲議會將於七月二日起運作。
歐洲議會選舉投票率近幾年來一直下滑,前次二○一四年選舉時整體投票率僅百分之四十三,而且各國差異很大,採強制投票的比利時固然有九成投票率,但斯洛伐克的投票率卻低到百分之十三。
依各國人口 分配席次
只要是歐盟公民,都能參選歐洲議會議員,參選者可以是各國國內各黨議員,也可以是單一個人,也不要求過去有無從政經驗。
歐盟各國依據人口來分配在歐洲議會可擁有的席次,德國被分配到最多的九十六席,人口最少的馬爾他只有六席。
因英國未完成脫歐,這次仍參加歐洲議會選舉,整體七百五十一席不變。但英國若在歐洲議會二○一九到二○二四下屆會期時完成脫歐,英國在歐洲議會的七十三席,有四十六席將被廢除,二十七席重新分配給其他國家,屆時歐洲議會總席次將降為七百零五席。
議會立法 不涉及民生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是攸關歐盟立法的三大機構之一,另兩個是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與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
歐洲議會由直選而出、代表歐盟人民的議員構成;歐盟部長理事會代表各成員國;歐盟執委會則為執行機構,負責草擬立法及實施。任何要施行的立法,都必須經過歐盟部長理事會與歐洲議會兩者同意才行。
但歐洲議會的立法,不能涉及基本民生議題,像是衛福、就學與購屋。歐洲議會二○一四年來通過四百三十八項決議,從呼籲限制軍售沙烏地阿拉伯到訴求對抗跨洲種族主義。
8跨國政團 各自運籌
各別國家的國會裡有各政黨,歐洲議會裡則有政團。目前歐洲議會裡有八個政團,由各國議員根據不同意識形態,籌組成跨國政團。
現在最大政團為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黨團(EPP Group),由德國基民黨籍的韋伯(Manfred Weber)帶領,其次為社會與民主進步聯盟(Progressive Alliance of Socialists and Democrats),由德國社民黨籍的柏曼(Udo Bullmann)領導。
不過民調顯示,這次選舉恐會打破四十年來中間偏右或中間偏左政團輪流占據多數的傳統,儘管不足以取得主導歐洲議會的席次,但民粹分子將有所斬獲。《衛報》認為,無論選舉結果,下一屆歐洲議會將在未來五年扮演關鍵角色。
歐盟面臨環境惡化、經濟成長衰落、銀行負債累累、移民問題、中國大陸崛起及難以捉摸的美國總統川普等困境;內部分歧、英國脫歐與民粹崛起的民主倒退也是重大挑戰。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研究計畫「變動歐洲下的英國」(UK in a Changing Europe)副主任鄂希爾伍德(Simon Usherwood)認為,歐盟與美、俄、中的關係將比五年前更加不確定,也會讓歐盟自身的世界定位問題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