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村收集了二萬六千多件古文物。圖/蔡維斌
【本報雲林訊】雲林縣北港文史工作者林永村,大半生投入笨港文化研究,所收集的史料與文物之多,成為國史館為民間收藏家出書的第一人。他將數十年來辛苦收藏的二萬六千多件笨港文物,昨天悉數捐給雲林縣政府永久典藏, 眾多文化界人士到場見證,並讚許林永村發揮大愛精神,將私人典藏捐為公財產,延續文化命脈,意義非凡。
「希望藉此喚起大家重視台灣開拓史的笨港文化」,林永村說,這些文物從破碗瓦片、古文書到笨港遺址,全是四十多年來辛苦收集。
他說,當年這群文史人,奮不顧身追著滿載遺址瓦礫的砂石車跑的日子,撿回來今天兩萬多件破碎文物,從年輕拼到老,終能拼湊出美麗的笨港文化,很辛苦,但大家完全是出自對追查笨港文化真相的一腔熱血,感謝許多老戰友前來見證這歷史的一刻。
數十年對笨港文史的付出,即便一片破瓦,林永村也有說不完的故事,從催生笨港文教基金會到典藏豐富的史物文籍,鄉野調查和考證,全被國史館編列成冊,對台灣開拓史貢獻極大,是他一生最大榮耀。
他說,私藏的破瓦對他而言件件是寶,但對門外漢則如糞土,才決定把一生辛苦典藏捐出,讓珍貴文物有個永久的家,借以喚醒大家重視笨港文化。
資深文史人士廖世冠、黃水水說,林永村是笨港史的活辭典,無私奉獻也讓文史世代薪傳,令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