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車禍死亡人數增,六都在交通部要求下完成提報,至少有一百二十處的奪命斑馬線,本月將與六都共同檢討。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斑馬線設計不良恐怕會要人命,六都在交通部要求下完成提報,至少有一百二十處斑馬線設計不良,埋下交通安全隱憂。交通部本月將與六都共同檢討,訂出改善期程,首波預計今年改善完畢。交通部說,未來會請地方政府公布欲改善的路段,讓民眾經過時特別留意。
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表示,已提報三十六處路口,大多為近三年來發生轉彎車撞行人事故達五件的路口,事故數最多(八件)有兩處,分別是成功路星雲街口、承德路大南路口。三十六處預計分三年、每年改善十二處,並會勘評估如何調整路口號誌秒數及時相、標線位置等來增加行人安全。
今年預計改善的北市十二處,包含之前發生轉彎公車撞死行人的忠孝東路重慶北路口,其他還包括南京東路東興路口、北投區西安街東陽街等。
新北市政府共提報板橋、中和、永和、新店、三重、淡水共十處路口退縮斑馬線,其中永和占三處,新店、三重各兩處列為優先改善地點。交通局表示,相關路口都曾發生車輛、行人肇事四件以上案件,且行人違規並非主要肇事責任,號誌調整五月下旬可完成,路口工程則預計今年底完成。
交通部道安委員會執行祕書謝銘鴻表示,近期發生多起行人事故,學者專家大多認為,只要將行人穿越線(斑馬線)適度退縮,且不要設在轉彎處,就可避免駕駛視線死角,提升行的安全。斑馬線設在道路轉彎處,容易造成轉彎車輛未看到行人撞上引發憾事,之所以這樣設計,是考量轉彎處行人步行直線距離最短,但現在須盡快改善。
除了六提報改善路段外,其他縣市也可能有奪命斑馬線,謝銘鴻說,現在透過監理站、學校教育行人於斑馬線上盡量遠離車輛,也宣導駕駛人在路口轉彎處,要多確認無行人。
針對有部分聲音擔心,斑馬線退縮可能造成交通壅塞,謝銘鴻表示,退縮確實會稍微增加車輛通過的時間,所以縣市評估時也要納入考量。兩者若有衝突,仍應以安全為優先。
交通部表示,目前參考國外經驗,只要退縮四點五到六公尺就可避免視線死角,不過,台灣的路口規畫並不規則,各路口改善須因地制宜,不見得是用斑馬線退縮的方式,或許改變號誌讓行人先行等措施,也能有效提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