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3158的C-119除役二十多年,如今引擎、起落架等機件,都還可以啟動。圖/程嘉文
【本報新竹訊】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九日,空軍在屏東基地,為綽號「老母雞」的C-119運輸機舉行除役典禮,邀請昔日空地勤官兵與媒體參加。在典禮結束後,一架編號3158的「老母雞」,由屏東飛到新竹基地,預備移交給中華科技大學(當時稱中華工商專校)。由於曾使用C-119的其他國家空軍,都早就將其退役,這也成為航空史上,C-119最後一次軍方飛行任務。
位於新竹縣橫山鄉的中華科大,航空機械系的老師替3158接上電源,按下引擎啟動電門,馬達帶動螺旋槳緩緩轉動。即使經歷了二十多年,3158仍然「活著」,一如當初載運過不計其數的物資與傘兵,「老姑娘」至今仍然在教學崗位上,為培養新血盡一分力量。
中華科大的創辦人孫永慶,抗戰時期曾是空軍飛官,雖然很早就離軍轉行辦學,但對航空事業一直有興趣。在一九九○年代,政府大舉開放學校升格擴編時,他決定將專科改制為技術大學,在新竹橫山購地,成立全台唯一的航空學院。
中華科大多年來向軍方與航空公司蒐集,如今學校擁有十二架飛機,「大傢伙」包括C-119與波音727,還有退役的F-104與F-5戰鬥機、UH-1直升機、及三架過去飛行蘭嶼綠島的BN-2小型客機等。
中華科大另一架「鎮館之寶」、編號2723的波音727客機,是華航於一九六○年代後期向波音訂購三架727之一。727也是校方與德國航空(Lufthansa)合辦航空維修訓練中心的主要「實習工廠」,十多年來,已經培養出數百位獲得美國或歐盟證照的學員。
中華科大航空維修訓練中心主任蘇盛竹表示,從軍方手中接到的飛機,往往已經除役閒置一段時間,機器沒有「活動筋骨」也沒有保養,部分零件還可能已被人偷拆「作紀念」,因此飛機運到學校重新組裝後,必須經歷過相當的整理,才能讓「她們」的系統恢復功能。有時部分零件缺失,還必須到國外的二手市場採購補齊。
蘇盛竹說,一架作為教具的飛機,飛機的電力、液壓等基本系統,都必須維持可操作狀態,否則只有外觀能看,不能讓學生練習系統運作與零件拆裝,就沒有太大意義。
他指出,學校不可能買新飛機讓學生實習,因此藉著引進退役的飛機,讓新進人員從頭學習基本概念認知,及維修的制度方法。對於已屆滿生命周期、從第一線退下來的飛機,也可以發揚最多的剩餘價值,繼續為航空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