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映禎台北報導】媽祖是漁民心中的海上守護神,在早期多以捕魚為生的綠島居民,他們的信仰中心卻是他們心中的觀音媽,就是位在牛頭山附近觀音洞內的觀世音菩薩。
綠島的觀音洞是個天然鐘乳石洞,內有一尊形似觀世音菩薩的鐘乳石。綠島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林登榮說,綠島珊瑚礁群多,早期漁船靠岸經常發生危險,傳說迷航船隻在夜間發現觀音洞中發光為船隻導航,兩百多年來綠島少有船難意外,當地居民相信是島上觀音默默在保佑。
林登榮表示,儘管島上有媽祖廟和土地公廟,但其信眾僅限於區域性,只有石觀音是眾人的共同信仰。居民若遇到疑難雜症,都會上山請求菩薩指點;觀音洞也不建廟宇,由村民自發成立管理委員會,連平日的香油錢都當作地方獎助學金和急難救助。
林登榮說,綠島人民信仰淡泊樸實,這是與台灣島民宗教信仰方式最大不同之處。觀音媽不只是神明,也像家中的長輩,外出遠行的人出門前習慣到此祈求一個香火袋,保佑出門平安順利;要遷居外島,居民會在觀音面前擲筊;撫摸洞壁時掉下的石乳,有人會當作故鄉泥土珍藏,再將乳石供奉在新居的神位上,延續信仰,這個傳統二百年來不曾中斷,可知石觀音在綠島人民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