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久居大華府的人們或許從來不會把「美景」與華府地鐵聯想在一起,但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的一名建築系畢業生,卻用她非凡的想像力,把沉悶老舊的華府地鐵照片,變成連結世界各地美景的藝術創作。
二十四歲的艾莉森.弗里德爾(Allison Friedel)來自紐約州的奧西寧(Ossining),去年五月從天主教大學建築系研究所畢業,不過自從二○一二年搬來華府之後,她就被華府地鐵的「蠻橫建築風格」(brutalist architecture)深深吸引,但把一張張普通的地鐵照片變為超現實主義的風景畫作,還要從二○一七年的一次搭火車經歷講起。
弗里德爾回憶,那天搭火車回紐約,經過新卡羅頓(New Carrollton)地鐵站時,她拍下一張照片,又因旅途無聊、還有幾個小時要打發,她便利用Photoshop把地鐵站的照片和她此前到各地旅遊拍的風景照進行二次創作,把義大利最美湖泊之一的「科摩湖」(Lake Como)風景照複製到新卡羅頓地鐵站的列車之下,讓華府地鐵的風貌煥然一新。
之後她還把杜邦圓環站與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卡萊利亞海灘(Calella Beach)結合,地鐵軌道變身通往一望無際的大海;或把杜邦圓環站「搬到」加州大蘇爾(Big Sur),人們在白霧茫茫的山間乘地鐵;她還把日本大阪的城市風景變到列車座椅之下,地鐵猶如飛馳在城市上空;又把日本日光市(Nikko)的瀑布複製到梵尼斯站(Van Ness),讓清澈的瀑布流水沖刷移動中的列車。
弗里德爾把這類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放上社交媒體,並命名「脫軌」(derailed)系列,立即收到大批網友點讚,還有朋友呼籲她印刷照片,如此就能作為藝術品掛在各家各戶。
弗里德爾現在是EYP建築與工程公司的建築實習生,她說:「華府地鐵的建築與美學,對這座城市如此獨特,並不是在每座城市都能見到的。」在她眼中,這樣的「蠻橫建築」藏匿於地下已久,「脫軌」系列的照片正是對華府地鐵建築的致敬與欣賞。
弗里德爾「脫軌」系列的其中一幅作品,作為社交媒體上「我看華府」攝影大賽(#iseeDC2019 Instagram Photo Contest)的優秀作品,目前正在華府建築中心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