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高中學習歷程檔案預計一○八學年度啟動,一一一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參採,現在國三生適用。為提升資料公信力,學生上傳的課程學習成果、競賽檢定等成績都會由學校和主辦單位確認真偽,也將提供內文抄襲比對功能。教育部昨天表示,八月將公告大學校系學習歷程的參採重點項目和內容,並督導大學公布「領域」,而非「科目」。
國教行動聯盟昨天舉行大學入學制度學習歷程檔案座談會,邀請負責研發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庫的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洪政欣,分享學習歷程發展現況。
洪政欣說,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包含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義工服務、競賽、檢定證照、彈性學習)等項目。
為提升公信力,學生上傳的修課紀錄、校內外表現、競賽檢定等成績將由學校或主辦單位勾稽檢核,以確認真偽,同時也會強化資料比對,且每學期或學年上傳資料到資料庫,也可防止高三下不當回溯修改。為保護學生個資,平台不提供任何個資公開網頁功能。
洪政欣表示,申請入學時,學生可依各學系屬性挑選不同資料給不同學系審查。每學系至多參採課程學習成果三件、多元表現紀錄十件。
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表示,預計八月公布大學在學習歷程的參採重點項目和內容,是大原則性的公布。他強調,大學只會公布參採「領域」,例如語文能力,並非課程或科目。教育部會督導大學,看學習歷程檔案時,「不應看太細的課程或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