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人類與猿猴類動物在進化方面的主要差異,就是人類用兩足行走。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等機構的人類學家十六日在《美國科學院公報》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人類進化到用兩足行走的原因,是因為原始人發現,用兩足行走比用四肢爬行更省力。
數十年來,學界經常辯論能量與兩足運動進化之間的關係。科學家選取四名志願者以及五隻黑猩猩進行研究,這五隻黑猩猩接受訓練後可以用四肢爬行,也可以靠兩足行走;科學家讓其在跑步機上走路,測量這一過程中的耗氧量。
研究結果發現,在跑步機參數設置相同的情況下,兩條腿行走的人只要花直立行走的黑猩猩四分之一的精力;黑猩猩靠四肢行走,與直立行走的耗氧量大致相當,但就同一隻黑猩猩來看,如果以更長的步幅行走,站立行走比四肢著地的能量利用效率要高。
科學家認為,人類的祖先直立行走之後,可能就是由於直立的高效能,擁有更多天擇優勢。根據生物力學原理,行走時步幅縮短或者肌肉收縮力量加大,都會導致能量消耗增加,而人類在進化直立的過程中,雙腿變長,骨盆結構發生變化,降低這兩項耗能因子,這使得人類更容易蒐集和採擷食物,成為人類進化上的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