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羅智強 台北市議員
聯合國報告,台灣的出生率是全球倒數第一,平均每位婦女只生下1.218個小孩,「少子化」已經成為台灣的國安危機。
要如何解決少子化議題,政府做了許多努力,包括生育的現金補助,包括托育的輔導等等,但成效都極為有限。台北市生育補助首屈一指,新生兒人數依然創下8年新低,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想要靠補助提高生育率,「呷卡歹耶!」這個想法與李光耀相同。
但問題在於,如果補助沒效果,那什麼有效果?
為什麼年輕人不想生,這是個大哉問,有的人說薪水低、房子買不起、沒時間顧小孩、不想被孩子綁住……回想二、三十年前,和現在的台灣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現在的年輕人,對台灣沒有希望。
過去台灣的年輕人,是感受到整個社會的蒸蒸日上,也就會迫不及待地要自己的下一代出生,來分享這個愈來愈好的台灣,現在的年輕人,還有這樣的信心嗎?
沒有信心的第一個原因,是年輕人看到政府拚政治、不拚經濟。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說,「人若只求溫飽,跟禽獸有何差別?」但絕大多數的人,是要在物質生活無虞的情況下,才會有更高的追求。
台灣現在還有許多年輕人,連食衣住行的需求無法滿足,對於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自然有更多的猶豫。
其次,兩岸之間的對抗循環,也讓年輕人感到憂慮。誰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在一個不能保證和平的地方?日前共機飛越海峽中線,這當然是一個危險的訊號,也是不善意的舉動,但看到政府的反應是「軍方應強勢驅離」,幾乎是要「以戰止戰」,也讓人憂心忡忡。
當台灣要走向與大陸對抗時,年輕夫婦怎麼會更想要迎接新生命?
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瑜的「經濟一百分」,朱立倫的「和平宣言」,無疑是改善少子化,一個更根本的解方。
有錢不一定快樂,但是「需求無虞」的生活,是安全感的根本,韓國瑜的「不碰政治,全力拚經濟」,若能成為台灣社會的共識,一定會讓年輕人更有信心。
而朱立倫的「和平宣言」如果成真,更是解除兩岸風險,一個歷史性的對話。「戰爭沒有輸家,和平沒有贏家」,多少年來,台灣在兩岸對抗的情勢上,承擔太多不必要的成本,付出太多可以避免的代價。
而現在,中國大陸既是台灣的威脅,也是台灣最大的機會,我們有40%的出口在大陸,許多人才願意到大陸去尋求機會與發展。兩岸對抗,是互相傷害、親痛仇快。
相對的,朱立倫的十六字宣言「兩岸同胞,相親相愛,互助互利,和平永守」,卻能夠把台灣最大的威脅,轉變成台灣最好的機會。人民的生活福祉,永遠是政治人物最真實、最深刻的議題。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兩岸領導人確保和平,戰爭的風險幾近於零,而能夠真正的「相親相愛」、「互助互利」,那麼年輕人不但會對自己有希望,也會對整個「中華民國」有希望,對於下一代成長的環境,更會感到安心,更會覺得有所發展。
和平宣言,促進的不只是和平,而是每一項和平能保障的事物,那是人民的幸福,是青年的發展,是家園的安全。
和平與政治無關,與選舉無關,與黨派無關,任何人都不應該站在和平的對立面。「和平」不該是那一個黨派的路線,而是所有政黨、政治人物的義務與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