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攝影】咱們的芳鄰:洋燕與家燕 文與圖/吳志典 |2019.03.31 語音朗讀 74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家燕善於飛行中追捕昆蟲,體態優美輕盈而且技巧高超。圖/吳志典 家燕啣泥。家燕巢混合著濕泥、細樹枝與唾液。圖/吳志典 嗷嗷待哺的家燕雛鳥。春夏交替之際是家燕成鳥最忙碌的時刻,秋天來臨之前,牠們把握每個可以儘快養大雛鳥的機會,有時入夜了還捨不得休息,辛苦的在路燈下穿梭捕食飛蟲。圖/吳志典家暮色染紅大地時,辛苦一整天的洋燕喜歡在電線上小憩片刻。牠的外觀與家燕極為相似,胸腹部污白色、胸前棕色與白色交界處沒有黑色領圈,是與家燕最不同處。圖/吳志典洋燕喜歡築巢於橋墩凹陷處,巢的外型跟家燕巢類似,有如半個碗黏在牆角上。圖/吳志典春季時新生的洋燕幼鳥不善飛行,停在欄杆上等待親鳥餵食。圖/吳志典氣質彬彬的家燕,雪白的胸腹部、黑色領圈及長而分叉的尾羽,是跟洋燕最大的不同處。圖/吳志典 作者吳志典 圖/吳志典 文與圖/吳志典 燕子築巢於屋簷下,一向是我們的好鄰居。台灣有兩種長相雷同的燕子,一是洋燕,一是家燕,牠們跟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 洋燕,不是飄洋過海來的燕,是太平洋燕,台灣留鳥,一年四季皆可見到喔! 家燕,不是一年四季都住在家裡的燕,是喜歡在人類住家屋簷下築巢的燕,夏侯鳥,大部分都是夏天才從南方來到台灣繁殖下一代的喔! 【作者簡介】 吳志典 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系、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現任國小教師、台灣野鳥協會會員、中華鳥會會員。 從小在東北角海邊長大,喜歡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最大的夢想是一輩子當個野孩子。認為環境教育是現在小朋友最缺乏的,特別是都市裡的孩子跟自然的疏離感更是嚴重,因此總愛帶學生走出教室體驗身旁的自然之美,也常將生態保育的理念融入課堂中,期盼學生能透過認識自然而喜愛自然,最後主動承諾保護自然。 工作之餘常常背起相機到野外進行自然觀察與攝影,題材以鳥類為主,觀鳥經驗超過20年,其中野鳥類攝影至少有17年,偶爾也拍昆蟲、植物、風景。認為大自然是每個人共同的心靈導師,每張從自然界攝得的照片皆有它的吸引力,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自然的渴望,提醒人們追尋人與萬物合諧共存的理想世界。 \ 前一篇文章 展覽訊息 下一篇文章 【旅遊攝影】武陵花開的日子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08【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9【特搜啟示】2025.05.0410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手機開麥拉】培養攝影眼【紀實攝影】三山農場 花之旅【紀實攝影】四季絕景‧只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