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風險管控 農業永續發展

李武忠(台北市╲農漁經學者) |2019.03.29
1273觀看次
字級

台灣農業受到規模、糧價、市場等限制,是屬弱勢產業,不僅年所得低於全國平均值,農業淨收入也僅二十三點四萬元,加以工作辛勞,還經常面臨天然災害肆虐、產銷失衡、勞動力短缺、國外廉價產品競爭等困境,農業往往成為年輕人就業的末端選項。

由於台灣農民多為小農,個體戶種植之規模,不足以左右市場的供需,也無法自行找到銷售管道,只好交給盤商處理,使得盤商在整個農產品供銷流程中,扮演了調控角色。

如今隨著資訊科技及設施的普及,互聯網及物聯網興起,對傳統的產品行銷模式起了革命性的轉變,虛擬市場興起,透過網路、直播等方式,消費者可以直接與農民對話,縮短了中間的環節與耗損,農民開始有了可以自行銷售的管道。

然而除了少數年輕農民善於透過網路行銷外,多數農民還是不習慣電腦操作,台灣農業未能跟上新一波的零售革命浪潮,特別是農民的生產決策,還是採取非理性的行為,一窩蜂,賭一把的方式,加以政府又缺乏有效的源頭管控及預警機制,讓台灣農業經常發生產銷失衡,價格暴跌,致農民血本無歸。尤其台灣經濟須仰賴國際市場,政府積極想要加入區域經貿合作組織,農業往往被拿來當敲門磚或伴手禮,讓務農充滿悲情,更遏止了年輕人投入。

多數政治人物只有到了選舉,才會喊重視農業,候選人才開始走入農村與農民話家常,拍拍宣傳照,展現對弱勢的關懷,甚至端出「惠農」措施(如提高農民各項福利)拉攏農民,討農民歡心,卻不願用心去解決農民長期存在的根本問題。

此次高雄市長韓國瑜賣力把農產品行銷出去的作法,讓農漁民相當感動,在高雄當地農漁村引發熱烈回響與支持,逼得蔡政府也到日本搶訂單,台灣農業從未受到如此關愛重視。

台灣農業要永續發展,除了農民本身做好自我生產、品質與衛生安全管控外,政府應協助農民建立更有效的生產風險管控機制,建立具台灣特色的農業經營模式,整合現有農業資源做最適當配置。

積極鼓勵農業的創新研發和投資,同時落實源頭管理,農產品進口監控,農產品產銷資訊即時通報系統,讓農民不再面對產銷失衡及貿易自由化而膽戰心驚,也可以重拾務農的尊嚴和歡顏。

李武忠(台北市╲農漁經學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