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星小販文化申遺 大馬廚師吃味

文╱梁東屏(東南亞問題專家) |2019.03.28
1559觀看次
字級

文╱梁東屏(東南亞問題專家)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去年在國慶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說時,宣布將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新加坡小販中心(Hawker Center)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說:「我們已經作了相關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小販文化是最多國人支持的項目,因為它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極富有本地特色,如果申遺成功,將有助於保留和發揚新加坡這個獨特的文化,讓更多美食傳承下去。」

新加坡政府於今年三月底,提交超過八十五萬人連署支持的申請書,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提出申請,預計最快二○二○年底可獲悉申遺結果。

詎料新聞傳出之後,卻引起隔鄰馬來西亞料理界反彈,憤怒的大馬主廚紛紛對新加坡這個構想澆冷水。本名瑞德朱萬・伊斯邁爾(Redzuawan Ismail)被暱稱為「萬主廚(Chef Wan)」的大馬明星廚師,第一時間跳出來指稱新加坡的申遺動作「無聊」。曾和已故美國明星主廚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一同在烹飪節目獻藝的「萬主廚」說:「提到小販,新加坡並非唯一有小販文化的國家,為何有必要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專利?新加坡的(小販)有那麼特別嗎?」

另一位馬來西亞名廚伊斯邁爾・阿馬德(Ismail Ahmad)也表示,馬來西亞是小販餐飲「天堂」,應該由馬來西亞向聯合國提出認可請求才對。他說:「甚至連新加坡人都來馬來西亞享受我們的攤販。」

其實不僅僅前述的馬來西亞名廚有這樣的看法,相信許多人也不解,「小販」這樣的一個不登大雅之堂的庶民產物,有什麼資格申請世界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持這種看法的人,基本上都犯了一個誤謬,就是把小販中心當作一個以食物為主的事物來看待。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新加坡將小販中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請項目,並不是因為小販中心提供了多少美食,而是因為小販中心在新加坡已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文化。而這一點,確實是事實。

新加坡的「小販文化」確實源自於馬來西亞,但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早已不僅僅是攤販大排檔而已,而是與新加坡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物。

如所周知,新加坡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住在政府組屋,而這些組屋區都設有自己的小販中心,迄今總共有超過一百一十個小販中心,總攤位數超過一萬四千個,如以新加坡超過一百萬間的組屋為例,平均每九千多間組屋就有一個小販中心,每個小販中心平均約有近一百三十個攤位,讓住在組屋區裡的人,每天都有價廉物美、口味眾多的餐點,如果說遍布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就是新加坡人的廚房,也不為過。更何況其中有不少還是名列米其林餐飲指南的美食。

換言之,小販中心在新加坡已不僅僅是賣吃食的場所,而是已經演化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以此為由去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誰曰不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