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物理與化學,許多邏輯尚待加強的「文人」不禁狠狠的打了個哆嗦,想當年在學校,這幾堂課別說拿高分,能過關就挺不容易了。讀土木工程的田園卻用了二十五年幫助大家化恐懼為興趣,把「實驗是科學的精神、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這思維帶給學生:「連阿公,阿媽都聽懂了,跟著小孫子歡喜來上自然科學。」
國語日報的教室裡,學生總是一家人,老老小小都來排排坐,田園把科學生活化,現場拿的道具,舉的實例,婆婆媽媽全都知道:「每個人家都有洗衣機,對不對?那媽媽是怎麼放衣服的,是不是一股腦的全丟進去?其實這樣是不可以的,衣服應該一件一件攤平擺進去,機器不會跳動,也可以保護馬達,」這是因為空氣熱漲冷縮的緣故。
用簡單的方式找答案
還有穿鞋這件再尋常不過的事,一般人只選樣式,卻不知鞋底的花紋才是竅門,田園告訴學生,沒仔細選,走路就有滑倒的危險,還有,眼鏡起了霧,怎麼辦?又為什麼我們要說「快如飛梭」而不是「快如飛鈍」呢?「振翅」真能「高飛」嗎?為什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阿嬤為什麼拿線切滷蛋?酘酘這一連串生活瑣事,田園都用很簡單的方式替學生找到答案。
去年的端午節,田園還辦了一場「阿基米得划龍舟」,一次把曹沖秤象,阿基米得,帕司卡酘酘全都說明白了,在場的孩子和家長全聽懂了!有一位爸爸很興奮的說:「長到四十歲,終於認識阿先生了!」他也常引領著孩子們看電影中的情節,風趣的敘述科學原理,例如,從「神鬼戰士」的片段看物理中的拋射,從「佐賀超級阿嬤」的片段看這位阿嬤如何過著科學且環保的節儉生活。
這麼多年來,田園在國語日報不符成本的散播自然的種子、講解科學的原理,今夏還推出了公益價的課程「科學大魔界」,全家人,祖孫三代都來上,一百元學費就夠了。
刻鑿奠基的巨石
奉獻一顆關懷孩子的心,圓一個栽培科學新苗的夢,田園認為事不宜遲:「我有義務為孩子們刻鑿奠基的巨石,讓我們的孩子,有能力在新世紀的競爭洪流中大顯身手,今日栽培的科學新苗,將是本世紀帶動台灣科技起飛的生力軍!」他說得很飛揚,生活處處有科學,科學時時有生活。
他強調,才幾歲的小朋友正值啟蒙,談科學不能說公式講理論;若跟孩子說I=P/A,孩子聽不懂;得給孩子說故事,帶他們玩遊戲,引導孩子觀察生活周圍許多顯而易見的現象與科學的關聯性。「千萬別讓孩子在起步的時候,覺得科學這玩意兒,是那麼生硬、冰冷、無趣且高深莫測。」
將科學的原理,化為生活的拼圖;用實驗的步驟,砌疊成長的積木,田園的公益科學課程,逐漸破除一般人探索科學的心理障礙,連代溝都逐漸變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