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岸畫廊一景。圖/林育立
文/林育立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柏林圍牆倒塌,短短不到一年,全長逾一百五十公里的圍牆和鐵絲網幾乎被拆個精光,僅留下少數牆段供人悼念。其中,全長一點三公里的「東岸畫廊」(East Side Gallery) 是最長的一段,上面塗滿各國藝術家的彩繪,成為柏林必遊景點。
早在美蘇冷戰時,這段圍牆即有重要的象徵意義。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東德政府為阻止人民逃往西方,開始在東、西柏林和東德、西柏林的邊界上建築圍牆。東岸畫廊的這一段,正好沿著史普里(Spree)河的東岸,讓穿越柏林的這條大河成了東西柏林的自然邊界。圍牆還沒倒以前,至少有十六名東德人經此逃亡而喪生,其中一些人是在泳渡的過程中被東德士兵射殺,現在西岸仍可看到當年西柏林人設置的紀念牌。
一九九○年初,圍牆被人民推倒後的幾個月,來自二十一國的一百一十八位藝術家接受德國政府和藝術家的邀請,在面向東邊的那面牆上作畫,全部加起來正好一百幅畫,號稱是全世界最長的露天畫廊。從畫作主題來看,有衝破圍牆的人民,也有對世界和平的呼籲。
圍牆倒後三十年之際,全球各國正面臨民粹崛起的挑戰,再回過頭看這些洋溢著喜悅的畫作,不免讓人感慨當年的期待是否太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