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讓節慶活動 成為城市生命力

文╱潘襎(行政法人台南市美術館館長) |2019.03.13
1450觀看次
字級

文/潘襎(行政法人台南市美術館館長)

傳統節慶活動是因為與農業、漁牧社會的收成與生息,或者說是宗教信仰密切相關,具有濃厚的歡慶氣氛。這些活動融合節氣變化,反映出人類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並且因為儀式性的去穢、祈願與迎福的內容,這些節慶活動的表現必須某種形式的呈現,彰顯出豐富的藝術特質。

台灣傳統節慶活動中成為某種群聚效應的活動,最終演變成現在觀光產業。這股觀光熱潮從農業的休閒內容的妝點意義,蛻變為文化觀光的腳色與功能。過年的煙火、中元的花燈可以說是最為傳統的節慶活動,因為資訊的發達,施放煙火的高樓、河畔變成城市地標與形象的表徵,故而即使煙火秀耗費龐大經費,批判聲浪盡有,台灣的幾座大城依然樂此不疲。

在民主社會,年輕人的倒數祈願、歌舞燈光,成為一年最後時刻、一歲伊始的表徵,也成為塑造光榮感的必要手段。城市被看到的無形意義與金錢的價值,當然因為群眾買帳,滿足市民的生活趣味,故而批判者有之,卻是依然是年度重頭戲。

今年的屏東燈會更因為充分利用水景的迷幻效果,以及Intel的空中無人飛機的助攻,成為台灣有史以來參觀人數最多的燈會,十三天內多達一千三百萬人次參加。不只如此,這些重要燈座也因此前往國際展示,爭取台灣在國際曝光的機會。最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燈會使得素來位於文化邊陲地帶的農業縣的屏東人,產生光榮感,後續效應是促使高鐵延伸到屏東的聲音也隨之高漲。

屏東是農業大縣,苗栗則是山城,數年前因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演出,同樣使得這座山城的居民榮譽感頓時倍增。只是,因為透過異邦藝術進行城市行銷,終究並非出自於當地的文化,缺乏文化生命的接續與發展,吸引外地到苗栗觀光的人潮遽增,但是,在地的光榮感也隨著時間的延展而疲乏,難以為繼。

最早辦理節慶活動,而使得城市行銷邁開步伐的縣市當屬宜蘭。宜蘭幾乎與童玩節畫上等號,童玩節成為宜蘭人的驕傲,同時也是後山在雪隧開通前,發揮最大的磁吸效用。腸病毒、SARS風暴,促使童玩節停辦。童玩節因為新鮮感不再,各地縣市節慶活動的複製而分散參觀人潮。虧損連連,一度縣長喊停,改辦「國際蘭雨節」,卻引發政治抗爭,這是因為節慶光榮感的連結性被終止。即使,宜蘭的國際童玩節再次恢復辦理,今日依然虧損,參觀人數也難以拉高。

節慶活動的新鮮度以及持續性如何內化成為城市的生命力,或許才是問題所在。白沙屯媽祖廟、大甲媽祖廟的所在都是地方小城,特別是前者,但是產生的效益卻不因時空而局限,反而其意義與價值不斷被加以詮釋,參與者不斷提升。

節慶活動與文化的生命力之間具備密切的關係,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我們可以試想日本的祇園祭怎麼歷千年而不衰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