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綉
「三十歲以後的女性,百分之九十的個性與她們的母親相像,但她們自己卻覺得不像,而且往往是最不希望相像的那個人。」看到這段專家的論述,讓我驚覺,原來自己也複製了母親的生活樣貌;不過,對於「像母親」這件事,自己非但沒有否定,還覺得好幸福。
年少時,就看著母親黎明即起身運動,不分寒暑。下雨天,就在室內做操;天冷,建議她多睡一會,她說:「運動會上癮,偷懶也會上癮。」而今半百年紀的我,視運動為生活重心,早晚各一小時,持之以恆。運動,讓我沒有「三高」問題,也沒有變成「腹」婆,都要感謝母親,做我的好榜樣。
母親服膺「家常菜,家就在」,她透過「大鍋小鍋強強滾」,帶給我無限的溫暖。當自己也為人母了,自然承襲她的育兒理念,孩子中午飢腸轆轆時,吃得到我做的便當;炎炎夏日,喝得到我煮的綠豆湯。因為家裡開伙,有了好多甜蜜的親子互動,這不也是母親帶給我的福蔭嗎?
幾年前,母親將她少穿的衣服、少用的廚具,全部轉送給需要的人。她說:「年紀大了,生活要簡單,才不會給子女留下負擔。」如今,六十歲的我,積極學習「斷捨離」,家裡的陳設、衣櫃都全都「瘦身」了;居家環境變得清朗了,心也寬闊了,有一種愈老愈自在的感覺。
瞧!像母親,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