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股票市場一直是以一般小額的散戶投資人為主,多數投資人常聽信明牌做為買賣股票的參考,同時容易受股票市場當天行情變化而出現情緒性的買進與賣出動作,儘管投資人的情緒性投資往往不理性,卻也深深影響股票市場的行情。因此,這些散戶的「情緒性投資指標」就成為法人大戶投資股市的重要參考指標。
「投資者情緒指標」一詞,目前並無一致性定義,它常代表投資人對未來多空的看法,是一種樂觀或悲觀的指標。在美國,已發展出藉由華爾街專家、專欄分析師或個別會員的意見所彙總而形成的「投資者情緒指標」,如投資人智能情緒指標、美國個別投資人協會情緒指標等,做為投資時的參考,目前在台灣並沒有專業機構所編制「投資者情緒指標」。
過去數十年,國人過度重視儲蓄,忽略投資,甚至不投資。近年來,經濟發達,投資管道也增加,國人開始有了一些投資的嘗試,但大都缺乏投資理財概念,容易輕信傳言或感染市場投機氣氛,而形成不理智的情緒性投資,投資結果往往是血本無歸。
因此,專家對於一般民眾的建議是,投資前要先學會理財與投資前的功課,獲利的基本原則是要學會不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