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了檢驗機器人是否可具備自主創造力,英國一名藝廊業者與「工程藝術」(Engineered Arts)公司合作,開發出名為「愛達」(Ai-Da)的機器人藝術家,愛達的創作領域,可望橫跨視覺與行為藝術。
藝廊業者梅勒(Aidan Meller)表示,給機器人藝術家取「愛達」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英國數學和電腦工程先驅勒夫列斯(Ada Lovelace)女士。梅勒表示,愛達是全球首位「人工智慧(AI)超仿真機器人藝術家」。
根據梅勒的說法,愛達不但能以仿真手掌握筆、描出物體或人物線條,還可能可以為作品上色。此外,愛達還能以行為藝術家之姿與觀眾互動、問答,探討科技與藝術相關議題;過程中,「她」的情緒反應與肢體動作將「活靈活現」。
與梅勒合作的英國「工程藝術」公司專事研發仿真機器人。根據研發團隊的說法,愛達內建的AI電腦視覺系統和眼球中的攝影機,皆具備高度辨識人類特徵的能力。「她」可與真人進行眼神接觸、說話時的口部閉合和臉部表情也高度仿真。一旦有人出其不意靠近,愛達還會猛眨眼、往後閃開,表現出受到驚嚇的模樣。
「工程藝術」研發團隊表示,愛達將擁有RoboThespian等級的身軀,頭部則將採用結合軟體設計、機械學與電子學的Mesmer仿真機器人技術。
「工程藝術」設計和生產工程師霍德(Marcus Hold)表示,愛達的外型將具「混血」色彩,有一頭烏黑長髮、一身矽膠做的皮膚和3D列印製成的牙齒和牙齦。
5月為自己辦發表會
「我們的目的,是強調我們對依賴的AI系統了解甚少。這些系統通常都是『黑箱作業』。」梅勒說:「我們希望突破人工智慧所能做的界限。」「我們正在用愛達來質疑,我們目前該如何使用AI,還是只是將它用於營利?例如,它會對人類產生破壞性影響並降低生活品質,或者我們正在使用它讓世界變得更好?」
七個月的創建愛達是一個激烈而且昂貴的過程。梅勒把自己的錢投入其中,也以「無擔保期貨」的方式預售藝術品。
「我們已售出超過百萬英鎊(約新台幣三千九百二十五萬元)的藝術品。」梅勒說。
機器人藝術家愛達的首次展演「不安定的未來」(Unsecured Futures)預定五月九日於英國牛津大學開幕,首先「她」將登上牛津大學的舞台,舉辦自己的新聞發表會:回答問題並與觀眾互動。她還將向小野洋子的表演作品《Cut Piece》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