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爛陀菩提樹 分株佛館

人間社記者妙功大樹報導 |2019.03.05
2888觀看次
字級
初生菩提嫩葉從微紅至暗紅,再逐漸轉綠,彷如進階式修行過程。 圖/人間社記者蔡清華

【人間社記者妙功大樹報導】佛陀紀念館新植了一棵來自印度那爛陀大學的菩提樹,顯得特別有意義,往菩提樹上方遠眺,正是佛光山藏經樓人間佛教研究院所在地,交相輝映唐朝玄奘大師曾在那爛陀寺講經說法的盛景。

這棵菩提樹種植於六度塔及四給塔的草地之間,樹齡九年,其主幹紅褐色且光滑,與平日多見的灰白樹幹不太相同,反而凸顯它的挺拔。挺拔筆直的主幹又分了五支支幹,每支皆長出茂密的菩提葉,猶如禪宗「一花開五葉」的故事。

菩提樹和佛教的淵源甚深,古印度時期,釋迦牟尼佛在畢缽羅樹下證得正等正覺,成就偉大的佛陀。

印度菩提達摩祖師當年來東土傳法,後留下一首付法詩偈:「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這首詩偈成了禪宗傳承興盛,有如果實累累般各地都有禪宗弟子,時至今日,「禪」仍然是中西方人士引以為佳話,並作為心地修行的功夫。

這棵有緣的菩提樹來到佛館,源自宜蘭縣佛教會理事長依融法師及嘉義市佛教會理事長暨嘉義圓善寺住持天性法師往來交流的法緣,佛館副館長依潤法師促成。

天性法師於二○一一年赴印度朝聖,行至那爛陀大學,有緣者送他三棵小樹,當時十五公分高相當脆弱,怕折斷又怕水分土壤流失,還很慎重用手巾包裹著,小心翼翼地攜回台灣種植,給予營養元素、灌溉照顧,使其穩定生根;經過三個月達到兩尺高,才安心移植回山區自然生長,前後九年唯獨這棵僅存,健壯至今。

天性法師表示,當初心形的菩提葉長得很大,可以在葉脈上寫經,這棵菩提樹代表了佛法弘廣的傳布;佛陀紀念館是國際性博物館,每年有來自全世界、上千萬的人士及信眾遊客參訪佛館,希望這棵菩提樹引發更多人的菩提心增長,讓佛陀的教法、正法廣傳出去,讓更多人受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