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天文學家十一日公布兩大重要發現:一為他們發現更古老星系,二為太陽系外有存在水分的行星。
美國與法國天文學家利用所謂的「紅位移」技術,發現「大爆炸」創造宇宙之後五億年形成的星系,比原先觀察到最古老的星系早了約兩億五千萬年,這表示宇宙的「黑暗時期」其實比學界認為的要短。所謂「紅位移」是指當光源退後,光線波長隨之拉長的現象;一百三十七億年前大爆炸後,宇宙便不斷擴張,其理論為光線「愈紅」,光源愈遠也愈古老。
另一個讓非天文迷較容易了解的發現,就是外行星有水的存在,而水正是孕育生命的重要成分。
歐洲太空總署與倫敦大學學者發現的這顆行星命名為HD189733b,約比木星大一點五倍,在狐狸座星座中繞恆星運行。這顆行星在恆星面前繞行時會吸收部分光譜的恆星光線,以該行星吸收光線的狀況,只有大氣中存在著水這個理由說得通。
目前的技術,尚無火箭可到達這顆行星,況且當地也不適人居。該行星是由氣體組成,大氣溫度可達攝氏兩千度,這代表行星上的水只能以超高溫的蒸氣形式存在。
迄今學界已間接發現兩百四十五個系外行星,並以每個月三或四個的速度增加。主要藉由行星在恆星周圍繞行時,可從地球上觀察到光線的閃動
;光線的變化就如同指紋一樣可提供許多線索,如行星的體積、運行軌道與大氣。這是首次天文學家以此證實系外行星存在著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