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黑白為基底投影,將千軍萬馬的奔騰、大江南北的壯闊、還有寒光照鐵衣的場景皆栩栩如生,讓人彷彿身歷其境。圖╱人間社記者趙啟超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二○一九歡樂慶元宵暨第九屆海派文化藝術節,十八日由上海木偶劇團帶來大型多媒體皮影戲《花木蘭》,取材家喻戶曉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新的媒材與皮影,加上水墨動畫元素,透過栩栩如生的多媒體投影,讓佛陀紀念館大覺堂化身電影院,大小朋友透過大螢幕欣賞精采的《花木蘭》故事。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耳熟能詳的〈木蘭詩〉響起揭開故事序幕,以黑白為基底的投影,將千軍萬馬的奔騰、大江南北的壯闊、還有寒光照鐵衣的場景皆栩栩如生,讓人彷彿身歷其境。
此外還有白虎、小黑狗等角色活潑生動,為故事加分不少,最後立下戰功的花木蘭,婉拒皇帝的提拔當大將軍,唯願世間和平安寧,讓他返鄉為父母盡孝道。最後花木蘭光榮返鄉,也帶來從此可以安心種田過生活的好消息。
謝幕由上海木偶劇團多位在幕後操控戲偶的演職人員出場,將劇中戲偶一一帶至前台亮相,讓大家驚喜不已,掌聲不斷。此次《花木蘭》皮影戲演出,也被多所至佛館校外教學學校列為行程。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偕同多位貴賓觀賞,並在演出後和工作人員,以及校外教學學校的學童合影留念。興田國小六年級的陳品慈、黃榆棓分享,對於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孝心很感動,還有對劇中「白虎」的忠心耿耿很欽佩。
演出結束後於佛館本館二樓多功能教室安排「手工木偶製作工作坊」,結合《花木蘭》劇中的角色,為戲偶上色,加上操縱桿,成為可以自行操作自如的戲偶。
來自高雄大寮的陳姓母子,由媽媽帶著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參加手工木偶製作,陳媽媽表示,因住家鄰近佛館,平時常關注訊息,得知有皮影戲演出,帶著兒子前來觀賞,進而參與木偶製作。陳小朋友製作的是劇中的白虎,他塗上黃、黑相間的條紋,表示在動物園看到的老虎就是黃色的,而劇中的白色老虎,「那是傳說裡的老虎!」陳媽媽表示,透過觀賞皮影戲可以培養孩子美感,輔以戲偶製作,如此一連貫的活動,更能加深印象,是很成功的生活美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