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過去被譽為南台灣流行音樂盛事的墾丁春天音樂季,墾管處今年排定四月四日至七日開唱,但繼「春天吶喊」和「春浪音樂節」拋出移到高雄的震撼彈後,「墾丁泡泡音樂節」昨也宣布退出,僅剩「夏都春宴」撐場,成為史上最冷的墾丁音樂季。
業者慨嘆,墾丁這兩年經歷最慘澹的觀光「寒冬」,音樂會票房也受衝擊,出走是不得已的選擇。
墾丁春天音樂季源起於二名美籍青年吉米和韋德於一九九五年四月,和台灣樂團友人到墾丁海邊開演唱會,以「遠離壓力、慵懶、貼近自然」的精神,促成「春天吶喊」誕生,之後在墾丁掀起「春吶熱」,搭順風車的音樂會四起。墾管處為有效管理,十二年前在清明連假開辦墾丁春天音樂季,「春吶」和歌手演唱會的「春浪」是兩大主角,之後電音派對「夏都春宴」和「泡泡趴」加入。
近年隨墾丁遊客量暴跌,墾丁春天音樂季規模不斷縮小,「春天吶喊」去年從鵝鑾鼻移到鄰近的滿州鄉,「春浪音樂節」延後到五月,墾丁僅剩夏都春宴及泡泡音樂節。去年墾丁觀光業績倒退到十多年前,音樂季人潮流失,票房大受影響。
墾丁音樂季二大指標性音樂會出走後,「泡泡趴」也跟進,只剩「夏都春宴」獨挑大梁。縣府交通旅遊處長黃國維表示,售票音樂會有其商業考量,尊重市場機制,縣府持續聯手民間觀光團體和業者,營造優質遊憩環境的墾丁品牌形象;對此,樂迷「小凱」感嘆,「不管是春吶或春浪,少了墾丁味,已經走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