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敬榮
我們常聽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別人家的孩子念書不用父母操心,自己的孩子光貪玩;別人家的孩子節儉,不穿名牌,也不要零用錢;別人家的孩子知道心疼父母,會幫忙做家事,自己的孩子連叫他吃飯都嫌你煩。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完美,令無數孩子痛恨之,令無數家長羨慕之。
在我家,則是反過來了,孩子經常嘮叨,別人家的父母如何如何好。孩子做什麼,別人家父母都高興,早上賴床,別人家父母不管,學習不努力,別人家父母也不管;自己家父母卻是一天到晚管東管西,管吃飯、管學習,還管穿衣,真不可理喻!自己的父母能換成別人家的就好了。
我家孩子認為,如果給別人家父母當孩子,自己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幾點回家就幾點回家,不疊被子、不掃地,會花錢就行。別人家孩子被父母逼得想跳樓,我家則相反,父母被別人家的父母比得也不想活了,說多了都是淚!
做父母的說多了,孩子說像重複播放的錄音機,說少了,孩子說沒有人關心;父母做多了,孩子說無法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父母做少了,孩子問是不是你親生的,虐待童工呢;別人家父母愛串門子、東拉西扯,是會交際,自己家父母認真工作、勤於家務,卻是太死板。
這別人家父母,怎麼像別人家孩子一樣,哪個都比自己家的好呢?不過,既然你能天天念叨別人家的父母好,不挨罵,最起碼表示自己的父母民主開明吧,否則,能讓你這樣大放厥詞?
別人家的孩子再優秀,也是別人家的,別人家的父母再好,也與你關係不大。還不如盡己所能,做父母的把孩子照顧好,做子女的多和父母溝通交流。父母要多學習、與時俱進,多聽孩子的想法、多看孩子的優點,孩子們每天課業繁重,壓力山大,在學校老師管著,回到家父母再施加壓力,真的很不容易;孩子也多想想父母的優點,想想工作上競爭激烈,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也不輕鬆。
做孩子、當父母都不容易,人無完人,應相互寬容,多看彼此的長處。尤其是做父母的,多一點耐心,用心陪伴孩子,離開手機,多給孩子一點精神食糧,使之健康成長,讓孩子和父母都活出自己,活出個性。不要一味與人比較,那只會帶來痛苦、沮喪,無論父母或是孩子,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明天比今天提升,就值得肯定。